资讯

北京雨燕是唯一一种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候鸟,作为北京的标志性物种,它们在中轴线上留下了灵动的身影。每年3月底,这些小生灵飞临北京,在古建筑物或仿古建筑横梁的缝隙中筑巢繁殖。8月初,它们离开北京前往南非过冬,一飞就是100多天,飞行距离和速度都令人惊叹 ...
与鼓楼毗邻,以雨燕为媒,自今年五月开门迎客以来,位于鼓楼西大街一号的区级文保单位福德庵推出北京雨燕主题常设展和文创、咖啡等配套服务吸引关注,让文物“活”起来,日均接待游客约200人次。走进鼓楼西侧的小胡同,抬头可见一个朱红色大门的小院,这就是福德庵。
雨燕科一共包括了约96种鸟,镰刀状的双翼赋予了它们超高的飞行速度和卓越的敏捷性,让它们能轻松地捕捉飞虫。 与其说雨燕长得像燕子,倒不如 ...
雨燕的学名是“Apus”,在希腊语中意为“没有脚的鸟”。 从2006年至2008年,奥运会让北京雨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个当年被媒体反复引用的 ...
在北京鼓楼西大街一号,福德庵自今年五月以来,以雨燕为主题,推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常设展览。这座历史悠久的区级文保单位,吸引了众多游客,每天平均接待约200人次,成为了文化与自然交汇的独特打卡地。
北京雨燕为何濒临消失【呵护首都的生态符号】 从老北京口中的“楼燕儿”,到奥运会吉祥物之一的福娃“妮妮”,作为世界上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鸟类,北京雨燕,已经成为这座古老城市一道特别的自然与人文兼具的景观,一个特殊的生态符号。 城市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展的 ...
6月7日凌晨,在颐和园廓如亭,一年一度的雨燕体检启动。 本次环志工作从凌晨2点持续到早7点,在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的指导下,北京市野生动物 ...
从2018年至今,北京雨燕科学调查已经进行到第8年,形成了国内首个城市雨燕动态数据库。 8年来,张丽婷参与雨燕调查志愿服务115次,任禹陶参与了73次。 “其实我从没想过能坚持这么久。 ”张丽婷笑言,自己当雨燕调查志愿者之前,唯一能坚持的事就是每天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