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这项研究已于世界顶级科学期刊《Science》刊发,引起世界农业科学界的极大反响,科学家们预测, 如果该耐碱基因投入农业生产,将使全球20%的 ...
通过七年联合攻关,遗传发育所谢旗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于菲菲团队、华中农业大学欧阳亦聃团队联合十家单位合作,以高粱为材料,打开主效耐碱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品种资源研究室研究揭示了碳酸氢钠胁迫下棉花的应激响应机制,为棉花耐碱胁迫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
本研究针对碱性土壤严重制约小黑麦生产的农业难题,通过比较耐碱品种Grenado (GR)和敏感品种Mule3000 (ML)的根系响应机制,整合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氨基酸代谢、类黄酮合成和甜菜碱生物合成途径在耐碱性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AT1-PIP2、RGI1等基因及苯并恶嗪酮、油菜素内酯代谢通路 ...
为解析植物耐碱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以樟树 (Cinnamomum bodinieri)转录因子CbbHLH147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基因拟南芥模型和转录组分析,发现该基因通过上调CHS、DFR等黄酮代谢关键基因表达,显著增强植物耐碱性。该研究为作物抗逆育种提供了新靶点。
”他说,2017年起,科研团队与合作者独辟蹊径,首先通过全基因组大数据,关联分析耐盐碱差异大的高粱资源,发现了一个主效耐碱基因AT1,该基因 ...
盐碱地上作物可增产超20%! 中国科学家发现作物耐碱基因 2023年03月25日 11:33 媒体滚动 新浪财经APP 举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分享 ...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科研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材料首次发现农作物耐碱基因AT1及其作用机制。大田实验证明该基因可显著提升高粱、水稻、谷子和玉米等耐 ...
本报北京3月24日电(记者齐芳)盐碱地变良田,这是人类千百年的梦。如今,我国科学家的最新成果让人类朝这个目标更进一步——他们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材料,首次发现主效耐碱基因AT1及其作用机制。大田实验证明,该 ...
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作物主效耐碱基因AT1,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大田实验结果证明,利用该基因可显著提升高粱、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等作物 ...
涂料工业: GB/T 9265-2009《建筑涂料涂层耐碱性的测定》 一、测试原理 将涂漆试板浸入保持一定温度的液体介质中,达到规定时间后观察漆膜表面变化现象,并判断是否符合产品标准规定要求,或者测定一直浸泡到涂层破坏失效至一定程度所能持续的时间。 二、材料 无石棉水泥板:除非另有规定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