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4月23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联合新京报社发起的“我重读了一部经典”活动启动。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回归经典,再次深入研读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的经典作品。新京报将每月对活动投稿作品进行遴选,择优展示。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日复一日地面对着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多人都认为,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生存的保障。然而,忙碌的背后,是否真的能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像《瓦尔登湖》中所提到的,一个整日为生计奔忙的人,真的能体会到生命的真谛吗?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1845年7月一个寻常的日子,28岁的梭罗带着一把斧头走进康科德郊外的森林。他在瓦尔登湖畔 ...
4月23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联合新京报社发起的“我重读了一部经典”活动启动。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回归经典,再次深入研读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的经典作品。新京报将每月对活动投稿作品进行遴选,择优展示。 《我与地坛》读了三次,每次阅读就像在岁月的长河中打捞珍珠,每一次都能找到新的光芒,让我对生命、苦难与爱有了更深的感悟。 史铁生笔下的地坛,是一座被时光遗忘的园子,“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 ...
当尘世的喧嚣如无休止的潮水拍打耳鼓,梭罗在瓦尔登湖的两年,便成了一道划破混沌的澄明刻痕。他并非逃避尘世,而是执意深入生活最原始、最真实的肌理中,在木屋的简陋四壁与湖水的深沉眼眸之间,用双手与心灵重新丈量存在的真正尺度。梭罗曾这样写道:“它是大地的眼睛 ...
当杜建英在中国逐渐从娃哈哈的台前隐退时,她在美国的“第二人生”却正变得日益清晰和高调。她的重心,似乎从商业帝国的日常管理,转向了为子女以及更多孩子铺设一条通往世界顶尖精英阶层的道路。
《瓦尔登湖》中写道,梭罗在去瓦尔登湖之前,也曾努力跻身人群,去追寻世俗的成就。 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者,梭罗先是和哥哥开了一所私立学校,后又和父亲一起经营家族产业。
实际上,“《瓦尔登湖》难读”的说法由来已久,该书1854年出版时并不畅销,作者亨利·戴维·梭罗还被认为写作此书的内容是“邪恶和异端的 ...
梭罗的瓦尔登湖,是1845年到1847年的瓦尔登湖,为梭罗提供了人生的栖身之所和精神家园,为他的思想注入了一抹深邃而通透的湖色。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是否也还有勇气和眼光去寻找自己心中的那片湖泊?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瓦尔登湖。 (毛传亮) ...
尹颂:读《瓦尔登湖》是一种心灵上的洗礼TOP 4 国足新阵容首战东亚杯的思考 TOP 5 新版《超人》到底有何新看点 TOP 6 暑期防溺水 如何守护儿童安全 TOP 7 动物出圈 年轻人爱上动物园 TOP 8 无人机反套路“击落”战斗机? TOP 9 误入歧途 卷入制毒旋涡的少年 ...
” 而就文学价值而言,《瓦尔登湖》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现今被视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非虚构文学写作的范本。 《瓦尔登湖》于1854年首次出版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进入20世纪,梭罗名望日隆,梭罗学会于1941年成立,梭罗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到世界各地。
在过去100多年里,瓦尔登湖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梭罗也被世人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 带着对瓦尔登湖的期许,我们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