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点校本运用石刻校史时,以墓志与本传比勘为主。近年学者方注意到,北朝墓志志首或志尾往往会详细记录志主家世婚宦等信息,这些资料在当时并不具备通检的条件,现在若能充分利用,则能补充不少重要的校记。如《魏书》卷四八《高允传》载录《征士颂》一文,保存北魏神䴥四 ...
文化典籍的校勘整理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书籍的出现而产生,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成规模、有意识的校书始于刘向 ...
阮元《礼记注疏校勘记》引据版本有经本2种(唐石经、南宋石经)、经注本2种(岳本、嘉靖本)、注疏本4种(附释音本、闽本、监本、毛本 ...
1959年,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的指示下,历史学家顾颉刚领衔整理的《史记》点校本出版,以其分段精善、校勘审慎、标点妥帖成为半个世纪 ...
新旧《五代史》修订组成员在出版座谈会上。从左至右:唐雯,陈尚君,仇鹿鸣 如何来形容校勘这样的工作呢,某种意义上,它像一个缓慢吞噬你 ...
至于为何要用雌黄进行图书校勘,对此北宋学者范正敏的《遁斋闲览》曾有解释:“为其与纸色相类,故可否人文章,谓之‘雌黄’”,因为雌黄的 ...
有的用到科学技术上,如校勘《墨子》时,发现墨子在光学等方面有“先见之明”等等。 刘文典先生的大半生,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锻炼成长起来的他,其一生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大醇小疵。
弗兰茨·卡夫卡 (Franz Kafka,1883-1924)的名字自二战后开始轰动世界,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亦为我国读者广为所知。
于是命义学沙门,详加校勘。 今见《中华大藏经》在收录《清藏》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二百二十卷时,作了如下一篇校勘记:该书是唐实叉难陀译八十卷本《大方广佛华严经》、澄观撰六十卷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及九十卷本《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之汇编本。
欲明辨小疵,必先识大体 段玉裁云:“校勘之难,非照本改字不伪不漏之难也,定其是非之难。 ”(《与诸同志书论校书之难》)审订异同,只是校勘工作中的初步,校勘之难能可贵者,在于考辨是非。 在校勘工作中,常常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推理和考证。
校勘时,也都广参多本,精审考订,不仅校异同,而且辨是非。 底本出现错字、误字、误删、妄增等处,正文照录原貌,再以页下注的形式均加以 ...
比如,点校本《辽史》以所谓“工作本”的方式校勘,没有严格按底本校勘,且大多不出校勘记。 另外,点校本《辽史》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吸收得也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