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探索之旅中,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天体现象再次激发了人类的好奇心——类星体,这一神秘而璀璨的存在,成为了天体物理学界关注的焦点。
天文学家们刚刚训练了一个神经网络,使其能以比大多数人类更清晰的方式观测宇宙。想象一下,尝试给天空中每一颗恒星、每一个星系或遥远的类星体贴上标签 —— 那可是数以百万计的天体。直到现在,这项工作主要依赖一种精确但缓慢的方法 —— ...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宇宙里那些超厉害的角色,其中有个叫类星体的,可不得了,它比 10 万亿个太阳还亮呢!那类星体到底是啥?为啥它能这么亮?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唠唠。 上世纪 60 年代,那可是天文学界相当不平凡的一 ...
类星体是由超大质量黑洞(SMBH)吸积气体驱动的宇宙中最高能天体之一。尽管普遍认为星系合并会触发类星体活动并影响周围气体,但相关观测限制仍十分有限。本研究聚焦于红移 z ≈2.7 的一个主合并星系系统,发现其中一个星系内类星体的辐射可直接改变伴星系的气体特性。
编辑推荐: 目前关于类星体(QSO)活动与星系合并相互作用及对周围气体影响的观测证据较少。研究人员对红移z≈2.7 的主合并系统展开研究,发现其中一星系类星体辐射直接改变伴星系气体性质,揭示了局域负反馈对气体结构的影响,为相关研究提供新视角。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在利用我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进行光谱巡天观测中,证认出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星体。
光明日报北京4月20日电(记者晋浩天)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在利用我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进行光谱巡天观测中,证认出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星体。
近日,一项由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共同参与的重大天文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天文学期刊上发表。这项研究利用了中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进行的光谱巡天观测,成功证认出1982个位于银道面背景的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首次发现。
类星体看起来类似恒星,但其实是发光巨大的活动星系核,由于距离极其遥远且明亮被天文学家称为“类星体”,其发现已有60余年。
“目前通过光谱证认发现的类星体已有近100万个,但基本分布在南北银冠区域。 银道面区域的背景类星体由于前景的高尘埃消光和高恒星密度,一直是类星体搜寻的‘无人区’。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教授吴学兵说。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在利用中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进行光谱巡天观测中,证认出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
“目前通过光谱证认发现的类星体已有近100万个,但基本分布在南北银冠区域。 银道面区域的背景类星体由于前景的高尘埃消光和高恒星密度,一直是类星体搜寻的‘无人区’。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教授吴学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