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洛夫出生在湖南衡阳,同郑愁予和痖弦一样,1949年随军来到台湾,最近几年都相继过世。他们的诗,是动荡时代的几朵浪之花,愁予浪子游侠,痖弦戏方唱罢,洛夫禅魔并行。黄河汇入太平洋,长江还在更南方,时势地势的必然,他们各自抓着这些漂流木,比浪高一点,一点就 ...
1953年至1977年春,穆旦执教于南开大学。图为6月9日上午在南开大学校园里拍摄的穆旦塑像。卢桢摄/光明图片 作者:卢 桢 2025 ...
2025年高考语文已经落下帷幕,它所引发的各类话题仍然在持续发酵、扩散,尤其是作文题中新诗元素的显著增加,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全国 ...
随着高考作文中新诗元素的不断增多,有理由相信,新诗教育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它正在呼唤以青少年作为突破口,激活新诗的优秀传统,引领更多的人亲近诗歌、热爱诗歌、创作诗歌,共同守护诗的灵魂与尊严。 《光明日报》(2025年06月11日 14版) ...
2025年高考语文已经落下帷幕,它所引发的各类话题仍然在持续发酵、扩散,尤其是作文题中新诗元素的显著增加,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全国一卷”的作文材料摘录了老舍的小说《鼓书艺人》、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 ...
随着高考作文中新诗元素的不断增多,有理由相信,新诗教育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它正在呼唤以青少年作为突破口,激活新诗的优秀传统,引领更多的人亲近诗歌、热爱诗歌、创作诗歌,共同守护诗的灵魂与尊严。 《光明日报》(2025年06月11日 14版) ...
同时,他又觉得恰恰出于这个缘故,这种风险是尤其有必要的。 所谓的读者批评,对当代诗歌有所兴趣的人,可能李章斌的这本书也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新诗100多年的历史,实际上就像当年胡适说的,我们先解决的是现代汉语的问题,再考虑韵律的问题。
近20年来,李蓉一直致力于从身体视角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先后推出《中国现代文学的身体阐释》等3部学术专著,构成了她的身体诗学研究。 “身体”是21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在西方,身体经历了从被禁锢 ...
有一次,毛主席曾十分幽默的这样评论新诗:我不看新诗,除非给100块大洋。 虽然这句话毛主席说得十分诙谐,但也可以看得出来,毛主席对于新诗 ...
朗诵诗、街头诗等形式的兴起,更是文本大众化的体现。 总之,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是在百年新诗建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诗学形态,具有中国现代性特征并向未来敞开。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 方长安) ...
其实,新诗分开来就是“新”和“诗”,我感觉,不管哪条路的新诗,一切诗美的奥秘都在这里。 “新”是一个历时性概念,是不断变化的。像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