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科研团队近日成功揭示了水稻'无胚'性状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调控基因OsBZR4在不同栽培品种中突变均可产生60%至100%的无胚种子。
一项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开展的研究,日前发现了水稻“无胚”的调控基因。这项研究将对培育品质更高、更耐贮存的大米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追溯马铃薯的深层祖先,研究人员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起源故事:现代马铃薯大约在九百万年前,由番茄近亲与一种类野生马铃薯物种自然杂交而产生。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闹市里有座荔枝“基因库”记者探秘全球最大荔枝“基因库”珍藏700多份荔枝种质资源国家荔枝香蕉种质资源圃(广州)位于天河区,占地75亩。通过荔枝种质资源性状采集系统手机端,史发超拍照记录荔枝果实。资源圃内有一片“荔枝幼林”。在寸土寸金 ...
新京报讯 据中国科学院消息,为突破植物传播体性状数据在数量和地域分布上的局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宏观生态学学科组构建了中国种子性状 ...
Nature重磅:我国学者破解孟德尔豌豆实验遗留的百年谜题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4-26 13:43 该研究展示了一张基于序列的群体基因组图谱和一张基于性状 ...
编辑推荐: 为解决在多维共变的植物性状空间中合理筛选最具信息性性状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基于 Network 分析的植物性状筛选研究。通过构建和分析全球植物性状网络,他们发现 10 性状网络可保留 60% 原始信息,成本仅为全性状组的 20.1%,有助于理解植物策略及未来研究。
在对猕猴皮层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30个人类大脑相关性状映射到整个猕猴左大脑皮层的空间分辨单细胞分辨率的ST部分。 他们发现,精神分裂症与认知性状(如认知表现)聚集在一起,而情绪性状形成另一个簇。
智能考种仪通过图像ORC识别技术、图像定位、空间转换等技术实现了对种子数量和作物性状指标的测量与分析,为农业生产和科研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图像ORC是一种基于光学识别的技术,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算法对 ...
引言人类遗传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基因如何在不同代之间传递以及这些基因如何影响个体的性状和疾病。自遗传学诞生之日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