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丝绸被称为“软黄金”,背后藏着千年的珍贵与难得,从材质特性到历史价值,每一点都让这个称呼名副其实:一、原料的稀缺与培育之难丝绸的原料是蚕丝,而蚕丝来自家蚕的结茧。 一只家蚕一生仅能吐出约1000米长的丝,却需要消耗相当于自身重量20-30倍的 ...
7月4日,2025年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宁召开。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成果《家蚕重大传染病精准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202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成果围绕抗病机理、品种创新、流行规律、新技术等进行系统研究,创新蚕病预测预警、快速检测技术、早期诊断等技术,构建了 ...
Bmdsx是控制家蚕“性别开关”的关键基因,该基因在雌蚕和雄蚕体内会产生不同“版本”的剪接变体——雌蚕会不折不扣使用Bmdsx上的E3和E4外显子 ...
经过基因编辑的雌性家蚕在成虫阶段发生了惊人转变:原本7节的腹部变成了雄性特有的8节,长出了雄蚕才有的抱握器等生殖器官,甚至体内还发育出完整的精囊、输精管,能产生和雄蚕一样的精子。 这一成果标志着家蚕性别控制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以往研究对家蚕性别决定相关基因进行了探索,但都未能实现家蚕的完全性别逆转。 Bmdsx是控制家蚕“性别开关”的关键基因,该基因在雌蚕和雄蚕体内会产生不同“版本”的剪接变体——雌蚕会不折不扣使用Bmdsx上的E3和E4外显子,发育为雌性特征;雄蚕则会跳过E3和E4发育为雄性特征。
原标题:基因编辑技术让家蚕性别由雌变雄 14日,记者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童晓玲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实现家蚕从雌性向雄性的性别逆转,这一突破不仅打破了昆虫性别由染色体决定的固有模式,更为经济昆虫育种及害虫生物防治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期刊《害虫管理科学》发表。 据了解,家蚕作为重要的经济昆虫和新兴模式生物,其雄蚕因抗逆性强、产丝质量高、料丝转化率高而更受蚕丝产 ...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家蚕的性别首次实现逆转。7月14日,记者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童晓玲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实现家蚕从雌性向雄性的性别逆转,这一突破不仅打破了昆虫性别由染色体决定的固有模式,更为经济昆虫育种及害虫生物防治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研究论文近日 ...
2025年9月至11月,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吕文扬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亚博县(北纬32°19′,东经121°11′)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蚕砂资源化利用专项研究。该项目聚焦蚕桑产业副产物——蚕砂的高效转化与利用,为农业循环经济发 ...
家蚕发育转录组验证成虫期OXPHOS的重要性 转录组数据 (14750个基因)显示,卵期特异性基因富集DNA代谢相关功能,而成虫期同样显著富集OXPHOS相关转录本,与蛋白质组结果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