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对世界认知不断深化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探索过程中,有一群特殊的思想家,他们不仅推动了科学知识的边界,更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这些人被称为科学哲学家。他们既是严谨的科学家,又是深邃的哲学家,在实验数据与抽 ...
大卫·休谟(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生于苏格兰,是一位不可知论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被誉为苏格兰启蒙运动和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于1734年首次赴法国,开始了对哲学的深入研究和著述工作。 休谟的生活和职业生涯可谓色彩斑斓。
生平简介 大卫·休谟(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苏格兰不可知论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被视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1734年,休谟第一次到法国,在法国他开始研究哲学,并从事著述活动。
两部圣经史诗剧《大卫王朝》 (House of David)和《拣选》 (The Chosen)跻身美国亚马逊Prime平台十大剧集之列,超过了艾美奖提名剧集《辐射》 (Fallout)和《我变美的那夏天》 (The Summer I Turned Pretty)等主流剧集。
正如欧内斯特·C.莫斯纳在《大卫·休谟传》 (周保巍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 中所言,“休谟在巴黎的风行主要得益于当时正在盛行的‘英国 ...
为休谟奠定声望的是他新近出版的六卷本《英国史》(1754-1761)。正如欧内斯特·C.莫斯纳在《大卫·休谟传》 (周保巍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 中所言,“休谟在巴黎的风行主要得益于当时正在盛行的‘英国狂’(Anglomania),得益于人们对抽象思辨和历史的兴趣。”早在动笔之初,休谟私下 ...
正如欧内斯特·C.莫斯纳在《大卫·休谟传》 (周保巍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 中所言,“休谟在巴黎的风行主要得益于当时正在盛行的‘英国 ...
大卫·林奇的作品风格两极分化严重。 1977年,他的第一部故事长片《橡皮头》上映时,有人认为这是引人入胜的“噩梦”,也有人认为它无聊且怪异。 然而,《象人》和《我心狂野》等作品的成功使他在世界影坛声名鹊起。
问:卢梭《忏悔录》中提到了休谟的名字,却未讲他们的冲突。 答:这段公案扑朔迷离,争讼不断。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件事的始末。1763年,休谟 ...
本文是休谟关于何为好文章的评论《文章的质朴与精巧》,摘自湖南文艺出版社·浦睿文化2024年10月出版的尤里卡文库之《人性的高尚与卑劣》(大卫·休谟著,李贯峰译)。 约瑟夫 · 艾迪生先生曾说,好的文章来自自然而不显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