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宋代家塾中工作的教师一般都是长期任职的,他们和雇主之间的关系也都非常亲密,一些家族义学中的塾师一干就是几十年,有的甚至在雇主家中病逝。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宋代塾师们大多只是将教育看做维生的手段,他们的根本目… ...
贾代儒是贾府学堂塾师,看上去德高望重,但有个巨大的教育漏洞 少读红楼 2024-06-26 16:05 文化领域创作者 + ...
《闺塾师》书中出现的所有女性,不管是闺塾师还是闺阁里的少女、大家族里的母亲、妻子或寡妇,这些女性基本都遵循“三从四德”。 江南士绅家庭重视女子教育,但是,女性知识水平提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承担为人妻、为人母的职责。
连横《啜茗录》讲了一个有关台湾高雄燕巢 (旧称凤山援剿)的冷笑话。话说“台中某村有塾师,学究也。一日讲书至‘子之燕居’一节,谓子是孔子,之是往,燕居是燕之巢,合而言之,则是孔子往燕之巢。学生多疑其说。有问之曰:孔子是人,燕是鸟,孔子何能往燕之巢?塾师曰:汝尚未读《孟子 ...
2022年,“思库”在“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中精选《内闱》《缀珍录》《闺塾师》《缠足》《矢志不渝》《危险的愉悦》6种经典好书全面修订再版,以期通过精美的装帧和精准的营销将优质学术内容推向更多读者,和读者一起重读中国女性的鲜活历史和独有价值。
《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 [美] 高彦颐 著 李志生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明末清初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促进了“才女 ...
幼年石工和魯迅兄弟一起,在绍兴的三味书屋受到启蒙教育,塾师就是石工的父亲寿福谦。 寿福谦(1849-1929),又名怀鉴,字镜虚,也作镜吾,曾中过举人,很注重操守,《历代画史汇传补编》记载,他“工书,学董文敏,善花卉,治印尤能入古”。
现在,叉开八字脚拉车的郭塾师行走在东山乡返回县城的土路上。 还是中午时,郭塾师就在东山乡的乡公所用谷条顺利的出到了谷,而且他还自作主张地用10斤黄谷兑换了30斤的土豆和红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