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如果要评选史上最难读懂的现代主义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一定榜上有名。1939年,已近乎失明的詹姆斯·乔伊斯将这本倾注了十七年心血的手稿出版了,这位以《尤利西斯》颠覆现代文学的巨匠,用这部“黑夜之书”为文学生涯画下惊世骇俗的句点。
这本书由云南学者熊景明所著,书中描绘的是一个云南大家族的历史脉络。从作者的曾祖父熊廷权出生的1866年算起,这部作品跨越了一个半世纪,记录了家族成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变迁。书中不仅有熊家人的生活故事,还有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情感和心绪,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鲜活的家庭记忆。
好玩的是,在另一位类型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看来,尽管钱德勒“如今大概可以被认为是美国二十世纪文学中一位重要人物”,但早年给他贴上的类型标签却并没有那么容易给撕下来。按照金的说法,钱德勒在有些批评家眼里只是一个“想混进文学圈的”雇佣文人,另一些批评家“试图冲破知识分子圈的这种‘动脉硬化’,但通常只能取得有限的成就,即便勉强将钱德勒纳入大作家行列,也倾向于让他叨陪末座。” ...
读一部文学作品,完全可能是为了纯粹的审美愉悦。那些奇异的幻想故事,跌宕婉转的情节,风格化的修辞,对灵魂深渊的勘探,总是能从不同方面满足我们的阅读期待。然而,面对一本他人的家族史和回忆录,美国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1930—2019)提出的那个问题就变得更为严峻了:“如何读,为什么读?” ...
70年前的8月2日,美国现代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与世长辞。这位诗人度过了平静而优渥的一生。他从未受困于物质生活,也从未出现在历史的风暴中央。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的一家保险公司,担任高管。
导语:哈罗德百货的蜕变本质,是对消费趋势的精准响应。 王剑/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在伦敦骑士桥的繁华地段,哈罗德百货(Harrods)的红砖 ...
哈罗德百货的蜕变本质,是对消费趋势的精准响应。在伦敦骑士桥的繁华地段,哈罗德百货(Harrods)的红砖建筑历经近两个世纪风雨,依然散发着 ...
2023年,哈罗德的交易状态不仅恢复至疫情之前,甚至还超过2019年的水平。 用英国零售行业观察者的话来说,疫情对于哈罗德而言,如同良好的催化剂,使得更多企业重新聚焦英国本地客户,而大量回归的英国消费者又贡献了绝大部分消费份额。
近日,第41届世界水利学大会在新加坡举行,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揭晓了第24届哈罗德·简·舒梅克奖(Harold Jan Schoemaker Award)的获奖者 ...
哈罗德国际业务发展总监 Sarah Myler 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在这个夏天将 The Georgian 餐厅的风味带到上海。 此次快闪不仅是对英式下午茶传统的致敬,更融和了上海的本土风味,以此展现我们对这座活力都市的深度理解与尊重。
哈罗德百货公司(Harrods)于 1849 年正式开业,从诞生伊始的骑士桥店,哈罗德百货现已成长为享誉全球的购物天堂,全球奢侈品零售业旗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