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文物指的是在人类几千年文明进展中,具有代表性的稀世珍宝。有的代表着技术的巅峰,有的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的则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从古老的雕塑到精美的书画,从神秘的器物到建筑的遗迹,每一件顶级珍贵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5000千年历史的国家,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珍贵文物见证了华夏文明的辉煌。这些珍贵的文物中有不少国之重器、镇国之宝,它们或为某品类之最,或为某品类之王,或成为了绝品。
司母戊鼎(现多称后母戊鼎)是中国商代晚期的一件巨型青铜礼器,其建造的目的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多重层面。以下是对上述观点的进一步论证,增强论点的说服力,并添加更多事实数据、案例研究或权威引用。 一、祭祀祖先 商朝确实是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王朝,这一点在大量的甲骨文和文献记载 ...
后母戊鼎原记为875千克,因上世纪50年代,专家参照尚存鼎耳,补铸了另一鼎耳,但新增重量非原鼎所有,后教科书改成缺耳时重量:832.84千克。
TOP 4 探索国家公园里的“科技密码” TOP 5 强肌健骨防摔倒 专家教你这样吃 TOP 6 体育热风吹上“六一”舞台 TOP 7 亡命鸳鸯 悲剧背后的爱恨情仇 TOP 8 工伤理赔竟成隐形“摇钱树” TOP 9 跟着饲养员走进动物的奇妙世界 ...
可以说,后母戍鼎不仅是一件文物,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辉煌。 在2002年1月18日,后母戍鼎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这不仅是对其历史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其作为国家文化瑰宝地位的坚定维护。
文博时空/文 董译夫/文 “后母戊”青铜方鼎鼎重832.84千克,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除双耳外整体浇铸而成,至今人们都不能用古法复制 ...
董译夫/文 “后母戊”青铜方鼎鼎重832.84千克,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除双耳外整体浇铸而成,至今人们都不能用古法复制出来。
“后母戊”最初也是被称作“炉”的。 “后母戊”最先见诸报端,是1946年10月27日的《申报》。 当时的报道题目就是“最近出土的祭炉”。
商代晚期的青铜大方鼎,因其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被称为后母戊鼎。大鼎通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832.84千克,是商代最大的 ...
202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纪念建馆110周年之际,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最新解读了“后母戊”青铜方鼎,以简短的内容对过去的信息作了校正和补充。 名字方面,大部分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与“皇天后土”中的“后”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