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从杭州出发,迁移4次,历时2年多,跋涉2600余公里,其间“不停课不停学”……这次“西迁”也被后人称为“文军长征”。而“文军长征”的总司令,正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和气象事业的奠基者,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先生。
1910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批清华庚款留美生。1918年学成回国时,国内的气象科学事业十分落后。特别是天气预报业务,由外国人把持的上海徐家汇天文台发布。竺可桢曾感叹道:“国内气象事业几全赖外人之测候,始得略知梗概…… ...
竺可桢屡次申请辞校长,教育部长陈立夫始终不愿放人,提议将竺可桢与西迁至重庆的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对调,这既可解决浙大校长继任人选问题 ...
1937年11月,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校长竺可桢率领下,历时两年多,穿越江南六省,行程2600公里,于1940年抵达贵州遵义、湄潭、永兴。浙大西迁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即保护《四库全书》的转移。《四库全书》共有7部,3部清末已毁,日本侵华又损失2部,竺可 ...
竺可桢广寻良才,对教授的珍惜让人感佩。他长校期间,群英荟萃,既有王淦昌、苏步青、谈家桢、贝时璋等国际知名科学家,又有钱穆、马一浮 ...
竺可桢屡次申请辞校长,教育部长陈立夫始终不愿放人,提议将竺可桢与西迁至重庆的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对调,这既可解决浙大校长继任人选问题 ...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作为学校的拔尖人才培养基地,近日发布了2025年招生简章,吸引了众多优秀学子的关注。竺可桢学院不仅是浙江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还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在全国高校中树立了标杆。 竺可桢学院的混合班自1984年创设以来,始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急需,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学院注重实施数理基础训练和跨学科交叉能力培养,通过卓越教育计划,为学生提供良好 ...
竺可桢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在当时中国人罕见。 1929年起,竺可桢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6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当了十几 ...
竺可桢任浙大校长的13年中,经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浙大四迁校址,在千里跋涉中艰难办学,竺可桢在“求是”的校训下,选贤任能聚集起一 ...
竺可桢指出,以中国来看,气温在数千年历史中以数百年为周期上下波动是十分正常的,一时的气温升高或者降低都不能说明气温变化会永远如此。总的看来,在中国历史上,温度高时不是问题,反而温度低时,因空气中水汽量减少,时常导致大规模的干旱,植物生长减慢导致粮食减产而有发生毁灭 ...
竺可桢虽对学校勇于负责,但对校长一职并不执著。他曾多次向教育部提出辞职,均遭婉拒。而一九四一年四月和一九四七年七月,当时担任教育部长的 ...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哈佛大学博士毕业,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中国物候学创始人,出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主持浙大抗战西迁,将浙大打造成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