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陈列室为什么落地这里? “何家巷曾是浙江大学在遵义办学的训导处、教务处和工学院办公室等教学机构所在地,浙大师生在何家巷度过了七年的求是生活。”说起浙大西迁在遵义,陆昌友滔滔不绝。
当下的教育界,竞争如同百米冲刺,稍有不慎便可能与理想的高校擦肩而过。就在最近,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对外发布了2025年混合班招生简章,立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许多学生和家长开始热议,这次的招生新规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变化?是机遇还是挑战?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我国近代地理学与气象学奠基者。1918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 ...
5月13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吴维东介绍,学院以“知识聚变”重构教育生态,以“创新裂变”释放人才势能,构建了兼具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魄力的人才培养新范式。
2025-05-06 作者: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1938年11月19日,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广西宜山主持召开校务会议。在他的倡议下,会议确定以“求是”为浙江大学校训,并请国学大师马一浮撰写校歌,阐述校训精义。 随后,竺可桢在历次演讲中反复强调:“求是精神”就是 ...
竺可桢,字藕舫,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科学史家。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绍兴市上虞区),1974年2月7日病逝于北京 ...
原标题:人物轶事丨竺可桢写日记,天气是“必选动作” 气象学家竺可桢从留学哈佛时就开始写日记,57年从未间断。 竺可桢的日记内容驳杂,涉及社会文化、气象地质、科教兴国等诸多方面,而且记载非常详细,见人见事,成为后世了解当时历史状况的宝贵史料。例如,1936年8月11日,他从南京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