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伐木:一场情感波澜》,[奥]托马斯·伯恩哈德著,马文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23年10月出版,256页,75.00元一《伐木》出版于1984年,是奥地利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的晚期作品。一部典型的伯恩哈德小说。伯恩哈德的风格和主题通过该篇便可领略。风格是不分段落的 ...
托马斯·伯恩哈德是文学奖的常客,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作家之一,先后获得数十种重要奖项,包括德语文学最重要的毕希纳奖、奥地利国家奖等。但他很快就对获奖失去了兴趣,拒绝接受任何文学奖项。20世纪70年代 ...
托马斯·伯恩哈德研究中心(Forschungsstelle Thomas Bernhard)开幕仪式1月22日下午六时在维也纳的奥地利科学院宴会厅举行。 45岁的德国和奥地利著名演员玛维·赫尔比格在开幕仪式上朗诵了伯恩哈德的作品《我的文学奖》(Meine Preise)。
本文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年3月22日专题《托马斯·伯恩哈德:看,那些活在镜子里的人》中的B08版。 厌恶僵化的批评体系 奥地利维也纳,是公认的艺术之都,尤其在音乐和绘画方面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作为德语国家,奥地利也深受德国哲学的影响,可以说无论从艺术还是哲学角度 ...
除了对奥地利社会的批判外,伯恩哈德也经常在作品中对文学艺术进行批判。这其中有些是创作所需的言辞,有些则是伯恩哈德本人流露的真实想法 ...
原标题:托马斯·伯恩哈德 | 看,那些活在镜子里的人 托马斯·伯恩哈德,一个世界级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世界级的令人恼怒的家伙。作为奥地利人,他在作品中大肆抨击奥地利国家和民众的麻木不仁以及心智愚钝;身为作家,他在作品中贬低了一系列艺术家、哲学家和小说家;作为获得过德语 ...
2021年,伯恩哈德同父异母的兄弟彼得·法比安出版了《报告:伯恩哈德的生活》一书,在书中法比安揭露说托马斯·伯恩哈德在家庭生活当中更像是一个冷酷的恶魔,他声称自己的这位兄长虽然在文学创作上极为多产且自律,但是在与家人相处的时候完全是脆弱、容易受伤又十分冷酷的样子。
伯恩哈德的作品,为何对人文艺术充满敌意 2024年03月22日 00:00 新京报 新浪财经APP 举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分享 ...
坐在公园长椅上的伯恩哈德。 《托马斯·伯恩哈德自传小说五部曲》 作者:(奥)托马斯·伯恩哈德 译者:韩瑞祥 等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12 ...
托马斯·伯恩哈德公认无法由他人撰写传记,因其生活,至少从表面上看,单调乏味到无话可说的程度。他并非对私生活讳莫如深的神秘主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