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10月24日,中山舰在江面执行任务时被日机发现,日军6架轰炸机如秃鹫般扑向这艘孤舰,轮番对其发起攻击。当时中山舰的主炮早已被拆下用于加固陆防要塞,剩余火力难以抵御袭击。在缺乏空中支援的情况下,炸弹击中舰体左舷,使舵机失去控制,后又击中舰桥右侧,火光冲 ...
影珠山是长沙的天然屏障,军事要冲,在1939年至1942年间的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影珠山及周边地区展开数十次激战。影珠山是第三次长沙会战主战场之一,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于影珠山阵地重创日军,用血肉之躯书写了“倭寇未曾留片甲,英 ...
“从战壕到高楼,从烽火到安宁,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民族精神。”青年职工董鑫旭动容地说。主题研学活动激发了青年教职工创作激情。“昔日烽火燃峻岳,湖湘儿女倾丹赤。忆峥嵘,武仁撼乾坤,英魂屹。”“岳麓山的每块石头,都记得军民的体温;湘江的每朵浪花,都唱着共 ...
8月3日,陕西省图书馆联合武警工程大学教研保障中心图书馆,共同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讲座活动第五期——“军事装备在抗战中的应用”。
在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硬仗将军”王甲本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位从乌蒙山区走出的铁血将领,一生戎马,从云南陆军讲武堂的热血青年成长为高级将领,为抗击日寇立下赫赫战功。
画册以29幅连环画,重现这段“铁血淞沪、烽火同心”的历史画卷,聚焦上海抗战中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光辉实践,生动诠释其深刻内涵——在民族存亡之际,团结协同各方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方能铸就克敌制胜的钢铁长城。
文物故事是教育创新的关键载体。南京受降仪式旧址广场上,青铜浮雕是对1945年9月9日受降仪式的历史定格。馆内保存的受降文件原件上,签名背后是千万同胞用鲜血换来的胜利荣光。通过AR技术扫描文件,就能看到背后隐藏的故事:哪份电报催来了前线捷报,哪支钢笔见证了谈判桌上的据理力争。让青少年在互动探索中读懂“不屈不挠”的深意,远比空洞的口号更有感染力。正如我们溯湘江而行,橘子洲头不仅是地理景观,更是近代以来 ...
烈日当空,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新关镇安乐片区一处崖壁上的“岩门口”三个字十分醒目,这是抗日英烈彭士量殉国的地方。崖壁下方,彭士量将军的纪念碑在鲜花簇拥下显得庄严肃穆,台基上镌刻的《致全师官兵书》记录了他当年在坚守石门县城时的豪言壮语:“当与我全体官兵同 ...
2025年7月1日,实践队在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举行实践出征仪式。师生重温建党初心,在党旗前庄严合影,由此开启上海3天、杭州2天、南京1天的抗战精神探访与低空经济调研专题之旅。
船过夔门,摩崖石刻将岁月拉回抗战烽火的年代。当时驻守奉节的抗日名将孙元良挥笔书就十个大字,让石匠凿刻在石壁上。 那每一道笔画都可容下一人的雄劲汉字,如同坚守夔门的执戈将士,平添了三峡的雄武。
正面刚,放心看,立场鲜明,没有避重就轻,没有春秋笔法,更没有颠倒黑白。 我觉得是七月新上映的电影中最有吸引力的一部。 影片取材自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 简单介绍一下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