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虽然工作繁忙,但从未忘记远在延安的农民朋友。1961年,在国家经济非常困难的时期,朱德一直牵挂着杨步浩的生活,在自己极为紧张的定量供应中,给杨步浩寄去几块布料,让他和家人做身新衣服。杨步浩也多次给朱德捎来延安的小米。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杨晓寒给奶奶吴明珠看种出的玉露明珠杨夏(左)和女儿杨晓寒在西山坪瓜棚查看玉露明珠的种植情况7月的瓜棚,连风都裹挟着一丝蜜意。炎夏已至,粒粒洁白似玉的甜瓜,在藤蔓间丰盈熟透。取下鼻饲管,95岁的老人坐在轮椅上轻抿一牙瓜肉,唇齿反复喃着 ...
近年来,随着合作社代耕代种业务的增加,农机手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2021年,蒋丽英投资百余万元,联合梁平职教中心创办了田中秧智慧农业产业学院,共同培养农机手。
“共享菜园”来了:“共享菜园”拓项目,代耕托管提效益。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常常被城市的霓虹灯与高楼大厦所吸引,却往往忽视了那片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的土地——乡村。然而,开州区融媒体中心的微纪录片《代耕》却以一股清新之风,唤醒了深藏在每个人心中的那份乡愁,不仅荣获全国大奖,更在全国范围内激起了层层涟漪。不禁让人好奇 ...
在中国西南的热土上,一场关于土地、梦想与未来的叙事正悄然绽放。2024年夏季,开州区融媒体中心出品的微纪录片《代耕》,以其深情细腻的笔触和震撼人心的故事,不仅在重庆市区县融媒体中心优秀作品夏季赛中荣获 ...
在兴安盟突泉县艳梁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甜菜种植基地内,一架载有农药的无人机,从地面垂直起飞到田埂上空,正按照设置好的路线来回盘旋在田埂之间,将所携带的农药均匀喷洒而下。 周金玉是突泉镇平原村村民,往年他自己种植着200多亩耕地,几乎全年都忙个不停。这几年,他将土地 ...
清江乡汉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丽华说:“现在我们通过流转代耕的模式,不仅解决了土地撂荒的问题,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而且还解决了留守村民就业的问题,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同时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据统计,目前全县有42个行政村为村民“流转代耕 ...
感受到代耕代种服务带来的便利,她今年又跟兴丰达合作社签订了代耕代种协议。 现在,王南不但用闲暇时间养了100多只羊,还能有时间做一些家务活。 和王南一样,同村村民陈晓宇也将自己家的100亩土地都交给兴丰达合作社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