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直到今年7月,MIT的诺贝尔奖团队用一种疯狂又精妙的办法,彻底把这个悬案办了结——这回,他们不玩假设、不讲概率,用成千上万颗实际的原子,打造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终极测试。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组物理学家完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量子力学实验,最终解答了物理学界持续近一个世纪的争论,证明了爱因斯坦在该问题上的观点并不成立。研究人员通过高度精确的实验手段,重现并验证了量子物理中关于光波与粒子二象性的基本原理。
1687年,牛顿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理论,按照这个理论,引力在宇宙中是瞬间传递的,也就是说,它的速度是无限快,只要宇宙中哪里有质量,其引力就会立刻影响到宇宙的每一个角落,根本不需要时间。而在1916年的时候,爱因斯坦却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提出了不同 ...
编者按2005年是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周年和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2005年7月26日,中德联合举办的“爱因斯坦——宇宙大匠”大型图片展在中国科技馆盛大开展。展览分为“世界观与知识获取”“爱因斯坦的生命历程”“今日的爱因斯坦世界”三个部分。爱因斯 ...
据了解,Tech Walk活动将由区科协持续开展,通过惠民科普直通车“虹口号”专线向虹口各街道社区书院进行推送,让更多家庭在历史与科技的对话中感受“科技为民”的温度,激发探索热情,为上海这座创新之城孕育未来的科技火种。
2025年是广义相对论诞生110周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展现出的物理直觉与数学推演的完美结合,成为现代科学探索的典范。这一理论不仅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更昭示着科学追求背后的理性与想象力。 2025 年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诞生110 周年。广义相对论被广泛认为是人类认知自然界的最伟大成就之一。正如玻恩所言,广义相对论“将哲学的深邃、物理学的直观和数学的技艺令人惊叹地结合在一起”。一般来说,一 ...
这个量子谜题曾引发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与尼尔斯·玻尔在1927年的一场著名论战。 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努力探究一个基本问题:光究竟是什么? 它是一种像水面涟漪一样流动的波?还是由在空间中穿梭的微型“彩弹”般的微小粒子组成的?
原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5年第12期《爱因斯坦独特的科学方法和哲学思想在科学发明中的伟力》 《科技导报》邀请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李醒民教授撰文,文章从方法论工具和认识论武器等方面剖析了爱因斯坦独特的科学方法和哲学思想,其在发明相对论的同时,也创造了独特的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与哲学联姻在他的科学生涯和创新过程中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黑洞边缘的秘密被揭开!科学家们终于证实,爱因斯坦100多年前的猜想又一次成真。牛津大学的团队通过望远镜,第一次看到了黑洞旁边的“坠落区”,物质在这儿直接掉进黑洞,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可是科学界的大事件,证明了黑洞不只是个吞噬怪兽,还有更复杂的秘密等着我 ...
作为外行,记者没能以用户的身份充分领略这个强大的革命性工具。而据上海AI实验室青年科学家白磊介绍,在某些维度,书生科学发现平台已展现出超越人类科学家的能力,尤其是它极强的跨学科知识储备。
据德新社报道,这些内容是爱因斯坦1953年至1955年与约翰娜·凡托娃的电话谈话。凡托娃被认为是爱因斯坦生前最后一位亲密女性朋友。爱因斯坦1933年为躲避纳粹迫害移居美国,1955年4月18日在美国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