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孟凡东的这份沉稳,源于徐工技师学院5年的钳工训练。“ 每天必练习两套工件,花费12小时左右。 钳工最重要的是手感,手工加工精度的极限能够 ...
2015年初中毕业后,孟凡东进入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学习。2017年,刚读技校两年多的他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技能竞赛,但“结果只拿了个二等奖 ...
孟凡东在技能训练时,有一种跟自己“较劲”的精神。 第一次接触盲配件训练时,孟凡东已经满足课堂要求的作品一次次被自己否定,直到凌晨两点,他才制作出一个能让自己“看得上眼”的作品。 在孟凡东看到,这件事对他的成长之路至关重要。
画线、钻孔、排料,时间飞速流逝,共同围观的裁判、开着闪光灯直播的观众让21岁的孟凡东压力骤增。“每4.5分钟完成一个锉削面,粗加工锉刀推 ...
孟凡东随即调整检测位距离,把金属传感器往里面旋进两毫米,隐患排除。 许师傅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钳工行当就需要这种‘一根筋’的工匠 ...
有这样一群青年人,他们潜心在技艺层面不懈雕琢和追求,不畏艰苦,精益求精。在他们身上,工匠精神熠熠生辉。他们的行为为青年群体注入更多沉静的力量。五一劳动节与五四青年节将至,人民网推出《青年工匠》系列报道,孟凡东:“00后”钳工冠军的沉静匠心--专题报道 ...
孟凡东二话不说,爬进11米长的起重机大臂尾部一探究竟。 这是一个特别窄的空间,直径约1.2米,中心位置还有伸缩油缸,身高1.75米的孟凡东身子转不开,只能骑在油缸上,蜷缩着全身进行检测排查。
孟凡东的这份沉稳,源于徐工技师学院5年的钳工训练。 “每天必练习两套工件,花费12小时左右。 ”为了打磨好每一个工件,孟凡东经常蹭破手而不自知,手上的茧子长了又掉,虎口的裂缝越来越长。 上学期间,孟凡东就得了个“一根筋”的外号。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