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7月22日,一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的研究让整个物理界炸了锅,MIT的科学家们用一种几乎不可思议的方式,给这场持续了快一个世纪的量子大辩论画上了句号。诺贝尔奖得主沃尔夫冈·凯特勒带着他的团队,直接搭建了一个微观版的宇宙实验室,让我们终于看清了量子 ...
直到今年7月,MIT的诺贝尔奖团队用一种疯狂又精妙的办法,彻底把这个悬案办了结——这回,他们不玩假设、不讲概率,用成千上万颗实际的原子,打造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终极测试。
他们的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明确证实了玻尔的观点是正确的。研究人员发现,他们收集到的关于光子路径的信息(粒子性)越多,其波的干涉图样就越不明显。
编者按2005年是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周年和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2005年7月26日,中德联合举办的“爱因斯坦——宇宙大匠”大型图片展在中国科技馆盛大开展。展览分为“世界观与知识获取”“爱因斯坦的生命历程”“今日的爱因斯坦世界”三个部分。爱因斯 ...
据了解,Tech Walk活动将由区科协持续开展,通过惠民科普直通车“虹口号”专线向虹口各街道社区书院进行推送,让更多家庭在历史与科技的对话中感受“科技为民”的温度,激发探索热情,为上海这座创新之城孕育未来的科技火种。
实际上,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兄长,也是一位古典音乐造诣颇深的小提琴家。他曾说:“我一生的喜悦主要来自于音乐,我若不是物理学 ...
爱因斯坦生前曾说过:「如果一个想法一开始不是荒谬的,那它就是没有希望的。」接下来,我们以全新的眼光看待 AI 虚拟人物和 CGI 特效造人技术 ...
爱因斯坦专家霍尔顿 (G.Holton)说这些信件的内容与爱因斯坦的坦率性格是一致的,还说在当时的欧洲,作为一个有魅力、被热捧的人,他的行为并非 ...
导语:在爱因斯坦逝世纪念日,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天才爱因斯坦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编者按:本文作者将雨,来自知社学术圈 1955年4月18日 ...
然而,爱因斯坦没有意识到引力透镜效应的强度和重要性。相反,他在1936年的文章中得出结论,光线经过临近恒星时形成的多重像之间的间隔太小 ...
爱因斯坦到美国后,纽约朱丽叶学院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乐队,专门去找爱因斯坦排练过。 再有就是常常在工作之余,他会被邀请去教授家里演奏四 ...
爱因斯坦在提及中国人时还写道:“即使那些像马一样辛劳工作的人,也不会让人觉得他们意识到痛苦。 一个像羊群一样的特殊民族,更像是机器而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