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据世卫组织介绍,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1952年在坦桑尼亚首次被发现。 病名源于坦桑尼亚南部的基马孔德语(Kimakonde),意思是“变得 ...
夏季随着气温的持续攀升、降雨量增多、蚊媒活动愈发活跃,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随之显著增加。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什么是基孔肯雅热?,确诊超4000例,基孔肯雅热啥来头?
雅本化学:拟终止筹划对外投资事项《向“新”提质 第一财经•科创板六周年全景报告》发布(附链接) 六年来,589家公司上市,首发募资和再 ...
据《BMC研究笔记》发表的“利用半解析方法模拟宿主内基孔肯雅病毒与免疫系统的动态关系”研究文章,基孔肯雅热的传播指数R0值约为7,是登革热 ...
据极目新闻报道,基孔肯雅热疫情不仅扩散至佛山市其他区,而且还外溢至省外。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近日也通报称,澳门卫生局7月18日接获1例输入性基孔肯尼亚热病例报告,列为本澳今年第1例输入性基孔肯尼亚热病例。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表示,基孔肯雅热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症状以发热、关节剧痛和皮疹为主要特征。 多数症状较轻,病程1至2周后可自行恢复,但少数患者可能发生慢性关节疼痛等(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关于如何看待这一波基孔肯雅热感染,以及我们怎样更好的预防感染,我会在7月30号晚上7点开一场免费的公益直播,专门讲讲这一波基孔肯雅热感染 ...
近期,广东省本土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7月8日,广东顺德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截至7月24日18时30分 ...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地区,通过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无人传人的证据。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目前,我市偶有境外输入病例,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 ...
基孔肯雅病毒到底是什么? 7月25日上午,广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并表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扑灭疫情。
7月22日下午,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南海区、禅城区公布基孔肯雅热病例最新情况:截至7月21日,顺德区累计病例2471例,南海区累计病例84例,禅城区 ...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控所专家表示,基孔肯雅热是由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其潜伏期一般是1至12天,通常是3至7天。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