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石油工程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创新与专利的获得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最近,石化油服(600871)获得了一项新的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旋转控制头的泥浆收集装置”,专利申请号为CN202111054835.1,授权日期为2025年7月4日。这项技术的推出,不仅体现了石化油服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不断努力,也为行业内的泥浆处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海上平台,是在电影《深水地平线》里。那场火光冲天的灾难场景让人记忆犹新。但现实中的钻井平台远比影视作品更复杂,也更真实。在海上钻井平台上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真的像传说中那样,“干一个月,歇一个月,年薪几十万”吗?
现代工业中,有一些特殊的产物,它们像大海中孤独的钢铁巨兽。这上面没有居民,却承担着世界能源产出的重任。它们不是船,却能浮在海上;它们不是工厂,却24小时轰鸣不止——这就是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孤独的屹立在汪洋大海中图:壹图网每次提起我曾在海上平台上工作的 ...
2011年4月,98岁的罗沛霖在弥留之际颤抖着写下“实”字,在党旗下安然离世。他的勤奋务实,恰如妻子杨敏如笔下所述:“年近期颐休叹老,莫负流光分秒。”也正如他的一生,不求虚名,为我国电子科技发展及工业建设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947年,党组织派罗沛霖赴美深造。经钱学森推荐,罗沛霖破格被加州理工学院录取直接攻读博士。他刻苦学习,仅用不到两年就完成了课程和论文。1950年,罗沛霖拒绝导师的高薪挽留,提前答辩,毅然回国。归国后,罗沛霖立即投入新中国电子工业建设。他主持创建了我国首个大型电子元件工厂——华北无线电器材厂,为“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锻造电子基石。作为核心专家,罗沛霖参与制定了国家首个长期科技规划(1956—196 ...
这位让八路军通信装备“脱胎换骨”的年轻人,正是曾任教于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被誉为“红色科学家”的罗沛霖。他历经革命战争的风雨洗礼和新中国的艰苦奋斗,以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才智,为中国电子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用一生践行了“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的誓言。
中化新网讯 日前,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首台修井管柱自动化系统在井下特种作业公司ZY-DX838修井队的XJ750修井机中完成联合调试,通过该公司装备及安全部门的现场验收,成功投用于中原油区文213-13井施工现场。该设备是中石化首部配置齐全的重型全自动化修井机,有效填补了该公司修井装备自动化的 ...
今年以来,西部钻井持续优化完善“模块化”钻井设备搬迁模式,将全井划分为钻台、悬吊、动力泵房、循环罐、外围辅助、营房6大区块,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制定搬迁货物清单、优化吊装车辆摆放、明确运输车辆进场次序,按照搬迁现场不同区块,固定吊装指挥及辅助人员,把搬迁流程固化为模块,确保设备不落地安装、对接一次性到位、搬迁安全无缝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