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 天
旅行生活 on MSN钢轨上的山城记忆本文转自:人民铁道报川外小铁路蔷薇隧道。吴标摄川外小铁路西政站。吴标摄胡志强罗希雅这条穿越半个多世纪的铁路,用钢铁的韧性接纳着城市变化,让工业时代的铿锵与山城生活的温婉在此和谐共鸣。正如一位摄影师在朋友圈写道:钢轨从未冷却,它只是换了种方式,在重庆人 ...
中新网 陕西安康7月29日电(张远 ...
1954年,长春客车厂在木栅栏围起的厂区破土动工,作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开启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征程。1959年第一辆铁路客车下线时,工匠们在车头钉上"争气"木牌,那是工业初创年代的倔强。1967年新中国第一列地铁列车研制成功,工程师们趴 ...
咱们国家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铁路钢轨,居然是从重庆来的“土特产”!是不是感觉特别神秘又带点小得意?这事儿可不是开玩笑,它就藏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里。今天,我就带大家扒一扒这段刚被翻出来的宝藏故事。
7 小时
人民网 on MSN全国首例特型钢轨铁海联运试验成功本文转自:人民铁道报本报沈阳7月28日电(刘乐乐韩庆潇李响吕长军)近日,满载346吨36米、60米两款特型钢轨的55016次列车,从灵山站准时驶出,开往鲅鱼圈北站。随后,货物经由营口港换乘轮船,驶向目的地南非。这标志着全国首例特型钢轨铁海联运试验顺利完成。发货企业鞍钢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向国际市场发运总 ...
今年41岁的张庆智,从事焊轨工作已经10年了,他带领一支由8人组成的团队,差不多每30天就要对辖区内700多公里的铁路线路“体检”一遍,一旦发现受损钢轨要立即进行焊接和无缝更换。因此,他们也被称为铁路“钢轨医生”。
7月25日,内蒙古滨洲铁路上热浪翻滚,钢轨在烈日炙烤下泛着刺眼的白光。贾云杰蹲在道床上,手指轻轻划过刚打磨过的钢轨表面,对身旁的工友说:“今天钢轨打磨的效果真不错。” ...
张安在前方稳步推行,肖理炯和曾旭则不时俯身,将脸颊贴近滚烫的钢轨,用肉眼仔细观察轨面平顺度,随即又迅速起身追赶队伍。隐患,藏匿于每一毫米的偏差之中;时间,在高温下显得格外紧迫。
央广网包头7月18日消息(记者杨亚东)走进内蒙古包头市包钢轨梁厂智能化集控中心,24米超宽大屏正动态监测百米钢轨生产的全流程数据,生动展现了热钢从热区轧制后进入冷床的全过程。智能化集控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监控生产情况(央广网记者 杨亚东 ...
地铁1号线是杭州的交通大动脉。据测算,一辆地铁约重120吨,车厢下的每根钢轨每天至少要与载满乘客的列车摩擦230次。暑运期间客流增加,钢轨承载的压力变大,更容易出现疲劳伤损,钢轨维修替换的工作量也会日渐增大。
13 天
上游新闻 on MSN高温下的劳动者丨头顶烈日!他们在高温下为钢轨“接骨”7月16日,在中欧班列重要运输通道襄渝铁路北碚站内,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工务段的“钢轨医生”们头顶烈日、无惧酷暑,为钢轨进行“接骨手术”。重庆工务段职工检查线路几何尺寸凌晨5时,他们开始投入工作,通过开展钢轨切割、钢轨打磨、钢轨焊接等一系列 ...
河口南钢轨焊接基地内一根500米长钢轨被龙门吊安全吊起。 王光辉 摄 一根500米长的坚硬钢轨被30个龙门吊电动葫芦吊起装车时,像面条一样柔软。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