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奥钢联首席执行官艾本施泰纳表示,在多纳维茨基地成功制造出全球首条氢还原钢轨,是公司推进绿色钢铁转型计划过程中的一个历史性里程碑。从2027年开始,公司计划在林茨和多纳维茨分别启用一座由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电弧炉,目标是在2050年前实现钢铁生产的气候中和 ...
1954年,长春客车厂在木栅栏围起的厂区破土动工,作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开启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征程。1959年第一辆铁路客车下线时,工匠们在车头钉上"争气"木牌,那是工业初创年代的倔强。1967年新中国第一列地铁列车研制成功,工程师们趴 ...
7月25日,内蒙古滨洲铁路上热浪翻滚,钢轨在烈日炙烤下泛着刺眼的白光。贾云杰蹲在道床上,手指轻轻划过刚打磨过的钢轨表面,对身旁的工友说:“今天钢轨打磨的效果真不错。” ...
尽管洋务运动最终未能成功挽救清王朝,但这场自救运动并非毫无成果,汉阳铁厂便是最有力的证明。汉阳铁厂不仅象征了当时我国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也反映了我国在那个时代的制造实力。它的存在,向世界宣告了“东方雄狮”的觉醒,缩短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为后来的发 ...
7月24日,初伏第五天,正午骄阳直射南京东站编组场。13时30分,地表热浪蒸腾,钢轨温度早已突破60℃,站场内货车解编作业渐渐减少——此刻,正是南京桥工段南京线路重点维修车间焊接工区“接骨师”们难得的“天窗”时间。“今天到南京东编组场第25股道配合更 ...
钢轨会因列车运行持续受力产生核伤、裂纹等伤损,高温天气下更会加速伤损发展。暑运期间,铁路人会持续加密对道岔区域、钢轨焊缝、钢轨母材等重点设备的探伤频次,全力确保暑运期间列车运行安全。
地铁1号线是杭州的交通大动脉。据测算,一辆地铁约重120吨,车厢下的每根钢轨每天至少要与载满乘客的列车摩擦230次。暑运期间客流增加,钢轨承载的压力变大,更容易出现疲劳伤损,钢轨维修替换的工作量也会日渐增大。
4d
旅行生活 on MSN钢轨上的山城记忆
本文转自:人民铁道报川外小铁路蔷薇隧道。吴标摄川外小铁路西政站。吴标摄胡志强罗希雅这条穿越半个多世纪的铁路,用钢铁的韧性接纳着城市变化,让工业时代的铿锵与山城生活的温婉在此和谐共鸣。正如一位摄影师在朋友圈写道:钢轨从未冷却,它只是换了种方式,在重庆人 ...
河口南钢轨焊接基地内一根500米长钢轨被龙门吊安全吊起。 王光辉 摄 一根500米长的坚硬钢轨被30个龙门吊电动葫芦吊起装车时,像面条一样柔软。
央广网包头7月18日消息(记者杨亚东)走进内蒙古包头市包钢轨梁厂智能化集控中心,24米超宽大屏正动态监测百米钢轨生产的全流程数据,生动展现了热钢从热区轧制后进入冷床的全过程。智能化集控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监控生产情况(央广网记者 杨亚东 ...
60多年前,它承载着绝密使命:将建设者、设备与物资运进中国首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国营221厂,更肩负着将中国首颗原子弹和首颗氢弹秘密运往新疆罗布泊试验场的重任。1995年,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该基地已完成历史使命全面退役的消息。2009年,在221基地旧址建成的原子城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