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总结来说,在中国驻印军的作战期间,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美军往往占便宜,却把中国军队当作消耗品对待。尽管中国军队面临诸多困难,但最终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依然为战场上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史迪威指出,中国虽然号称拥有300余陆军师,其实只有60%的战斗力。如果中国想一次性整编全国部队显然不切现实。因此他主张首先建立一支规模小而武器装备优良的步兵师,远比维持300多个机构臃肿士兵缺额的步兵师更为有效。
中国较低的地位在战后的二战史叙事中一再被重复,它反映的是战时观点,即中国军队装备简陋、指挥无能,对击败轴心国的贡献微乎其微。有关中国战局的确切消息甚少传至外界,而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尽管做出承诺,却始终不愿向中国提供蒋介石及其政府所请求的财政援助 ...
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在开罗举行三国会议,商讨打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安排,制定盟军合作反攻缅甸的战略及援华方案。会后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向被侵略国归还一切侵占的土地,根据公平正义原则规划战后东亚 ...
曹越华是抗战时期复旦大学向缅甸前线战场输送的第一个学生。展板上,信件旁的黑白照片留下他在密支那丛林中的身影。曹越华曾是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史迪威将军的翻译,亲历了标志着中国西南战略形势得到根本改观的密支那收复战,见证了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第18师团的主力 ...
据介绍,本次纪念活动的主办方包括“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博物馆、卡特中心、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全球友好城市协会、旧金山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等。活动旨在通过学术交流、历史展示和公共参与,增进各界对中美共同抗战历史的认识。
大家好,我是刘霞。 今天要讲述的抗战老兵叫陈宝文,我第一次遇见他是在2009年11月4日的午后。 从报社出来,步行过滇池路天桥,绕过庄严的金牛小区,在一栋老旧的居民楼五楼,就是陈宝文爷爷租住的地方。 原来,抗战老兵离我是如此之近。 关于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我当时的报道是这样写的:“他蜷缩在被褥里,瘦骨嶙峋的手胡乱挥舞着,想要抓住什么,结果只是徒劳。” 病危中的老兵陈宝文已什么都不能讲述了,他的小儿子 ...
【学习进行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推出文章,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抗战故事、作出的重要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