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就像养花,你天天盯着它说 “我给你浇了多少水,你怎么还不开花”,花也会觉得累。不如像小区里那个种花的大爷,浇了水施了肥,就乐呵呵等着,开不开花,都觉得那抹绿挺好看。
2024年远程办公调查显示:76%团队冲突源于抱怨引发的情绪共振。当张明在部门群吐槽"甲方变态要求",1小时内出现43条附和消息,原定2点的方案讨论被迫中止。
徐则臣在北京工作了20年,身份一直没有变过——就职于《人民文学》杂志社、一名作家。今年3月,由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小说《北上》改编的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部分“原著粉”在网上吐槽对原著“改动太大”。4月,董宇辉获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传播 ...
七月的福建泉州台商投资区,暑期蒸腾,却总有温情在街巷间流淌。东园镇长新村的老屋里,困难退役军人黄建辉握着来访的区党工委书记苏延辉的手,絮叨着近年的优抚政策落实情况;锦新花苑的楼栋之间,独居老人们接过志愿者送来的米面粮油,额头的汗珠混着笑意滚落;社保服 ...
“每次来,我看他忙得脚不沾地,诊室都没时间收拾,我就帮他扫扫地,他待我们像亲人一样尽心,可自己身体熬坏了怎么行!”在邹平市精神卫生中心(当地百姓亲切称之为“西董医院”)白涛医生的诊室里,一位常来看病的老人放下手中的扫帚,心疼地对记者说。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7 小时
于草木间见温暖 于寻常处品人生
本文转自:湛江日报读汪曾祺先生的《葡萄月令》,是在老家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窗外蝉鸣聒噪,可当读到“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呆着”时,心头忽然涌上一阵清爽。后来才知道,这篇被奉为经典的散文,竟是汪先生戴着“右派”帽子在葡萄园劳作时写下的。没有怨怼,没有悲戚,字里行间满是对葡萄生长的细致描摹,这 ...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7 小时
流光暖意总如新
本文转自:福州日报陈月映夏日周末,与老友耿星和“三美”——云美、文美、光美相聚。我们围坐灯下,将隔了年月的话细细说透。平日里一本正经的云美,此刻讲起了当年给耿星说媒的趣事,手在桌上点得笃笃响,连某老师赖在耿星宿舍的细节都记得分明。讲到兴头上,她故意捏着嗓子拖长了音调,活脱脱一副说媒的模样:“小耿啊, ...
华声在线7月28日讯(通讯员 胡茜薇)暑假,湖南信息学院管理学院“风禾尽起”实践团赴衡阳市衡阳县洪市镇明翰村和洪市村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7月21日上午,西流河镇杜窑集镇的一扇木门“吱呀”开启,82岁的马梅香迎了出来。这位革命烈士马水清的小儿子引着记者进屋,客厅木桌上很快铺开一张塑封的《革命烈士证明书》——1983年的油墨已泛出旧黄,塑封膜边角磨出细密的毛痕,可“马水清同志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这行字,仍像炭火般灼亮。 “这证我翻了快四十年,指腹磨过这行字,就像摸到父亲的手。”马梅香指尖在塑封膜上轻轻打圈,指节因常年劳作有些变形。他 ...
语言不通,曾是新警白曜宁最大的担忧。为了走进村民心里,他利用休息时间向所里老民警和村干部苦学方言。走进一户农家小院,白曜宁操着还不太熟练但充满诚意的本地话:“婆,我是派出所的小白,来看看您。最近有没有接到奇怪的电话,说让您转钱的?”群众从开始的疑惑到逐渐舒展的笑容,拉着小白警官的手絮叨起家长里短。他耐心倾听,适时将冒充子女亲友诈骗、保健品诈骗等陷阱融入家常话中讲解,瞬间拉近了 心与心的距离。
7月24日,当徐淙祥获得“时代楷模”称号的消息传来,在太和县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老徐正顶着烈日,与孙子徐旭东一起在农田里浇水。“大豆、玉米这时候长得快,一天一个样,水肥必须跟上,才能保证产量。”小徐听着老徐的“絮叨”,直点头。
2022年6月,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报告基地粮食丰收的好消息。很快,他就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