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范氏家族传承450余年,绵延13代,先后诞生文学家20余人,文脉相传,名家辈出。文化大家范曾正是这个家族的第十三代传人,他7岁起即开始诵读《离骚》,《离骚》也成为与他相伴一生的手边书,而屈原和屈原所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也成为他艺术创作中从未中断的主题。
《楚辞》中的《离骚》,是中国诗史最早成形的一首“史诗”。它与《诗经》中的《国风》一道,被后人并称为“风骚”。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 ...
《楚辞》中的《离骚》,是中国诗史最早成形的一首“史诗”。它与《诗经》中的《国风》一道,被后人并称为“风骚”。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 ...
‍《离骚》被鲁迅盛赞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离骚》取得极高成就的原因之一,在于屈原运用象征手法创造了诸多意象,其中最受人关注的 ...
《离骚》创作之初是否有专门的古琴曲不得而知,没有记载,但《诗经》三百首皆可弦歌,诗、乐、舞一体。《离骚》距离《诗经》只有三百年 ...
《离骚》自诞生之日起,历代学人对其诗句的解读和意旨的探求便不曾停止。 如果由楚地丧葬文化和礼俗等相关材料中出发,我们会对《离骚》的内容有一些新认识。 《离骚》中多处出现楚人始祖名称,如高阳、三后、彭咸、重华等。
玉笥山位于汨罗江北岸,山上风景优美,传说屈原曾在这里写作《离骚》。 有一天,屈原写作《离骚》以后,自己就大声吟诵起来。 正吟诵间,只听得野外有几个人幽咽的哭泣声。 屈原走出门庭一看,果真有几个人正趴在荒野的坟堆上哭呢!
考《离骚后叙》,王逸谓刘安《离骚传》为《离骚经章句》;引班、贾语与洪兴祖所录《离骚序》也不尽一致;且言“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易前疑 ...
画线部分是东湖离骚碑文上的用句记者彭年摄 近日,家住汉口西马路的张女士在本地论坛“家长100”上发帖称,自己的女儿翩翩发现东湖磨山离骚碑 ...
卫老创作的第一稿《离骚》书法,时间用了一年左右,长度曾达到213米。 退休后,卫顺德开始深入研究上古文字,尤其是汉字的起源。 数十年来,卫顺德花在上古文字研究方面的费用,累计有20余万元,总结出“字源于画”、“书画同源”的图画象形字理论。
《离骚经》近期在北京、杭州、上海、广州连续作展,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收藏家到场亲睹。 不少实力藏家认为,米芾这件《离骚经》2494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