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1948年的一天,上海,书法家沈尹默家,两个来客把一叠诗稿摆在了他的面前。这是他们在收拾父亲的遗物时,从旧纸篓里捡出来的。此时,诗稿的作者金磷叟,已经去世十七年了。
今年,尘封多年的《〈文讯月刊〉全编》首次完整影印出版。《文讯月刊》是贵阳文通书局编辑所编辑出版的一本综合性文化刊物,于1941年10月10日创刊,1948年12月5日出版第九卷第五期后终刊,前后共出版了9卷55期49册,发表各类文章或译作760余篇。
鸦片战争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我国书籍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书籍制度保持册叶,形式由线装变平装、精装,生产方法用机械化印刷,逐步代替手工印刷。书籍中,分化出杂志与报纸,概念有异而印刷同,故称机械印刷册叶时期。
“我是中国人,也是苏州人”,20年前建筑大师贝聿铭在苏州博物馆开馆时这句深情的告白,揭示了他与故土文化的血脉联结。作为拥有狮子林的贝氏家族后裔,贝聿铭年少时便浸淫于苏州园林的意境中——叔公贝润生购下的狮子林,成为他建筑美学的启蒙课堂。
毕加索堪称20世纪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巨匠,是次展览聚焦其创作中的核心形式、人物和图像,带领观众追溯毕加索开创性的艺术理念及其演变。 展览将让观众深入回顾这位艺术家的非凡人生,从天才少年到艺术大师,同时引发我们对毕加索的思考:“嗨,你干甚麽来了?
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撕破华夏夜空,日军的铁蹄踏碎无数书局与学堂。当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在炮火中化为废墟,当北平的学术瑰宝被迫南迁,西南一隅的贵阳城内,一家名为“文通”的书局却悄然崛起,在硝烟中筑起一座文化的堡垒。
3 天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松年与文美斋
晚清画家松年,字小梦,号颐园,姓鄂觉特氏,祖上系驻防天津的满洲八旗四翼蒙古人。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