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从抗美援朝“冰雕连”战士在酷寒中凝固的永恒战斗姿态,到加勒万河谷,陈祥榕、祁发宝等戍边英雄以生命守护界碑,“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誓言照亮了年轻的生命……这些身影,共同铸就了民族精神最厚重的丰碑,在岁月长河中沉淀为永恒的光芒。
有回在尼泊尔边境,几个老头蹲在界碑旁嘀咕。说要把碑挪进去一些,明年是不是就能用上中国的医保了。哪里晓得,他们刚拿起锄头,就被无人机发现了,现在见了中国人都不好意思。
驻守在滇南边关的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官兵迎着晨辉踏上边关巡逻路,为“0号界碑”描红。曹继可 摄 ...
离开中越界河景区,我们沿着五·七海堤前往参观东兴二桥国门大楼。新口岸大楼比旧口岸更有气势,它参照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风格,雄伟壮观的11层红色建筑如同一座“大鼎”矗立在北仑河边,是我国南方最高、最长、面积最大的沿边陆路口岸门楼。
站在广西某海防哨所前,广西军区某部军官谢亮拿出陪伴了他20年的地图,对照密密麻麻的标记,通过望远镜逐个点位核对。这样的工作,他一干就是20年。
七月的靖西,层峦叠嶂的喀斯特峰丛被晨雾漫过,像披上了一层青灰色的铠甲。这座横亘在中越边境的小城,253公里的边境线串起132座界碑,古炮台的残垣在海拔800米的山巅守望百年,新时代警务站的灯火彻夜不熄。
” 边境线上,界碑所立之处,多在人迹罕至的山林深处,有的要爬山头,有的要下山谷。 多数地方本来没有路,巡边人硬生生把路踩了出来。 前几年,通往界碑的路铺设了不少石阶,但只走了3块界碑,我们来回也花了两个多小时。 凌尚前走在通往界碑的路上。
界碑,不仅是祖国领土的象征,更是戍守边境一线军人信念的坐标。 描红完成,战友们在带队干部带领下,举起右拳高声宣誓。 铿锵的誓言,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这是忠诚的战士对祖国和人民的承诺,哪怕脱下军装,这份忠诚永不褪色。 什么样的青春最美?
实践团成员正在擦拭界碑。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供图 ...
供图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随着中老越国际风情街开街,以“三国烟火·寻味界碑”为主题的首届界碑村乡村文化旅游节和苗族花山节活动拉开帷幕,地处中国、老挝、越南三国交界处的康平镇界碑村热闹了起来。
中蒙3号界碑,就矗立在阿尔泰山上。 这块界碑,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一八一团六连职工胡拥军每年上山放牧期间最关注的地方。 自从16岁接过父亲的马鞭开始放牧巡边,36年来,胡拥军几乎每年都是牧民中第一个上山、最后一个下山的。
当天,和孩子们一起清洗界碑、清理界碑周边卫生、交流护碑知识的,除了滩散小学的校长、教师,还有一位乘车两个多小时专程从防城港市区赶来的83岁老人。 老人名叫黄永腾,是防城港市及防城区少先队总顾问,也是滩散小学的“终身志愿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