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秋夜饮,“欢饮达旦”的喧嚣早已散去,秋夜的凉意透过单衣,酒的热劲在体内慢慢消退,“大醉”下的清醒与痛苦逐渐显露。名曰“欢酒”,实际上是浇愁的“苦酒”,背后藏着深深的失落与孤独。此刻的苏轼,是政治的弃子,被贬密州,远离政治中心;是亲情的孤岛,七年未见 ...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18 小时

苏轼的“月光课”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王焱周柳静庭外信步,一轮满月澄澈如洗,银辉漫地。我忽而想到:1076年的那个中秋夜,照进密州超然台的,是否正是此刻与我相望的这一片月色?彼时的苏轼,鬓边已微霜,独擎一盏冷酒,于月光下拖着半生的困厄。而那阙横绝千古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是在这弥漫的月光里悄然淬炼。中秋夜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