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7月28日,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南台子西沟村因强降雨导致村民被困。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一时间出动救援队伍,全力抢险救援。7月29日8时许,记者跟随救援队徒步跋涉5个多小时向“孤岛”挺进,用镜头记录下将南台子西沟村最后一批受困群众安全转移的24小时。
老一辈满族人,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多才多艺。文臣也能射箭,武将也会书法。传到后世,一些满族人也继承了这个特点。于永波上将,不但是上将,还是一位书法家。
清军入关,有程氏兄弟三人随军携带父母从东北白草村迁到张家口闫家屯居住,之后陆续有吕、于等其他姓氏的满族迁来,到现在满族定居已达16代,程、吕二姓属镶红旗,于姓属镶黄旗。与闫家屯村相隔不远的高庙村的满族是继闫家屯程姓之后来定居的,现在高庙村的满族有高、郝、崔、关、王、谢、靳、姚八姓。
穿着雨鞋、拄着一根木棍的李井奎,是这群人中年龄最大的人。他说受暴雨影响,多处山路被冲毁。路相对好走时,救援人员就搀扶着他们,“你拽着我,我拽着你”。路不好走或过河时,救援人员“就把我们一个个都背过去”。
清朝由满族建立,统治长达276年,族群阶级划分严格,在后宫选妃制度中,只有满族女子有资格成为嫔妃,汉族女子多半只能为宫女。那么当时究竟如何判断一名女子是否为满族?其实只要观察身体的两个部位,就能一眼识别。
在马营子满族乡采访时,记者发现,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受灾村庄中留守在家的村民正自发清理环境卫生。“在社会各界救援力量的全力帮助下,在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早日恢复家园。”马营子满族乡党委书记赵宁说。
科右前旗守望草原巡防队满族屯分队,以实际行动筑牢了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成为了北疆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的故事,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写照,也是军警民团结一心、共筑边疆安宁的典范。
许多人对清宫剧中妃嫔脖子上那条「白领巾」印象深刻,事实上,它不仅是服装的一部分,更是清代后宫女子身份、品味,甚至地位的象徵。从清初未见其形,到乾隆之后渐渐普及,这条名为「龙华」的领巾,见证了满族服饰从实用转向礼制与审美的演变,也成为后妃展现气质与地位 ...
暴雨从26日17时持续至次日凌晨,肆虐的洪水冲垮了河道,摧毁了道路,电线杆接连倒塌。董建国和村干部们拼尽全力,终于在19时13分将地质灾害点村民全部安全转移。但这一晚,他们5人彻夜未眠,死死盯着不断上涨的水位。
在马营子满族乡采访时,记者发现,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受灾村庄中留守在家的村民正自发清理环境卫生。“在社会各界救援力量的全力帮助下,在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早日恢复家园。”马营子满族乡党委书记赵宁说。
一小时后,随着工程车放下临时桥板,机械化桥铺在了断裂的桥面上。然而临时桥板有厚度,不能与桥面无缝衔接,近80厘米的距离差,让车辆、村民还无法顺利通过。怎么办?用沙袋填,用肩扛。 在距离断桥50多米处现场取土,现场灌。50名官兵和民兵一锹锹铲、一趟趟运 ...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位于大兴安岭南麓,总面积4318平方公里,边境线长32.273公里,西北与蒙古国接壤,是全国唯一一个至今仍从事草原畜牧业的少数民族边境乡。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