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1945年7月26日,当二战的硝烟仍在东方战场弥漫,德国波茨坦的采西林霍夫宫见证了一个决定战后世界秩序的重要时刻。中美英三国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为日本军国主义敲响丧钟,也为战后国际秩序奠定基石。
7月24日,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主办“纪念波茨坦公告发表80周年研讨会”,与会德国各界人士表示,《波茨坦公告》的发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对当今各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5年7月26日,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发表80周年。当天,“珍爱和平”中日民间交流活动在日本立命馆大学举行。活动现场,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受南京出版社委托,向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和平博物馆捐赠《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 ...
8月15日,日本宣布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时,日本承诺“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其继承者忠实执行波茨坦公告的各项条文”。
芷江,作为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1945年8月21日至23日,中国战区受降典礼在此隆重举行,侵华日军在此签署投降备忘录,献交兵力部署图。因此,芷江被誉为“胜利之城”。坐落于此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不仅是全国爱国主 ...
1945年7月26日,一份决定战后世界格局的重磅文件在德国波茨坦诞生——《波茨坦公告》。它敲响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丧钟,也画下了战后秩序的蓝图。80年过去,当我们重返历史现场,翻开尘封档案,探访当事国家,发现这份公告远非故纸堆,它的回响至今振聋发聩。01 ...
罗莎·卢森堡基金会亚洲处处长纳迪亚·查拉比强调,在全球多极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欧洲国家应重新审视“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视角。世界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新兴国家正提出各自对国际秩序的愿景,这些声音值得欧洲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各国必须以平等而非说教的方式彼此交流,这不仅是对过往历史的回应,更是对未来和平与合作的承诺。
✍ 1945年夏,波茨坦采琪莲霍夫宫(Cecilienhof)见证“大三巨头”——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商讨战后德国命运。
来源: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问:日前,索马里兰地方当局外事部门负责人窜访了中国台湾地区,并同台当局签署了所谓“海巡合作协定”,请问你对此有何评论?答:索马里兰地方当局此举悍然违反一个中国原则,损害中国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强烈不满。世界 ...
1937年7月28日晨,日本侵略军由通县、丰台调集陆海空军主力,在数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时任北平南苑前线总指挥的佟麟阁与星夜从任丘赶来的第132师师长赵登禹率部死守。激战至下午,佟麟阁等奉命率部向城南大红门转移途中被日军包围,仍指挥部队继 ...
人民网柏林7月26日电(记者刘赫)当地时间7月24日,驻德国使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研讨会,邓洪波大使出席并发表讲话。研讨会以“《波茨坦公告》发表80周年,维护正确二战史观及战后国际秩序”为题,中德专家学者和主流媒体 ...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人民用鲜血换来的宝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