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近年来,柞水县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奋力拼搏,正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正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该县的数字经济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从2022年的0.6%跃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2.37%,这无疑是一个显著的增长态势,标志着数字经济已成为柞水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托育服务事业规范、健康发展,满足广大家长对托育服务的需求,让家长清晰了解具备招收2至3岁托育资质的幼儿园名单,根据《柞水县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以及《柞水县幼儿园附设托班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经县教体局及卫健局 ...
据介绍,柞水县出台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标准,规范程序,重点从村两委干部、优秀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本土人才中挑选人才,并建立在外优秀人才常态化联系机制,广纳贤才。选拔过程中,召开分析研判会6次,对换届任务重的村还要开展3轮次深度调研。
本文转自:中央气象台网站柞水县气象台2025年08月20日15时12分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未来6小时内下述地区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阵风可达7级或以上并伴有雷电,局地短时暴雨,小时雨量可达10-30毫米:凤凰镇、杏坪镇、小岭镇、瓦房口镇、下梁镇、乾佑街道、红岩寺镇、曹坪镇、营盘镇,请注意防范。防御指南: 1、妥善保管易受雷击的贵重电器设备,断电后放到安全的地方; 2、危险地带和危房居民,以及船 ...
“渔鼓本是一根竹哎,长在那终南山里头。张老拿斧来砍倒,李老那个拿锯锯两头哎……”婉转悠扬的唱腔从柞水县石瓮子社区叶家湾里传来,72岁的渔鼓传承人叶正印正坐在竹椅上,手里的渔鼓筒随着节奏轻轻叩击着膝盖。这既是他茶余饭后的消遣,也是他奔走于柞水境内民间艺术社团时,手把手教学的生动注脚。 柞水,这颗镶嵌在秦岭深处的夜明珠,在文化交融中既有楚地的细腻温婉,又不失北方的粗犷豪放。“竹板敲,渔鼓响,张果老骑在 ...
本报讯 (记者 王佳伟 通讯员 李小龙)“这是金米村木耳第二次走出国门了,相信我们的木耳出口会实现常态化。”8月14日,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森高兴地说。近日,产自金米村的1000公斤干木耳通过海运发往迪拜,标志着柞水木耳首次销往中东市场。
本报讯 (通讯员 白文婧)近日,由市生态环境局柞水县分局委托的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林业大学专业调查团队在柞水县开展了一场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旨在调查评估柞水县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现状。
本报讯 (记者 寇静 通讯员 柯长斌)今年以来,柞水县政协始终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宗旨,以“微协商、微服务、微监督”的“三微”体系为纽带,推动履职平台下沉、服务精准发力、民生问题高效解决,在基层治理、民生保障、凝聚共识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6项,服务群众超万人次。
[摘要]今年以来,柞水县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创新招商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全力推动项目落地与产业升级。1—6月,全县实际使用内资10.58亿元,同比增长44.1%,外商直接投资25万美元,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柞水县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创新招商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全力推动项目落地与产业升级。1—6月,全县实际使用内资10.58亿元,同比增长44.1%, ...
近年来,金米村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大棚和地栽木耳为重点的食用菌产业。自从去年杨凌对口帮扶工作组驻村以来,通过科技赋能,不仅提升了木耳品质和产量,还拓宽了常态化营销渠道,让"小木耳"成为农民致富的"金耳朵"。
近年来,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医疗插上了数字翅膀,看病就医的体验正在发生“润物细无声”的改变——远程问诊打破时空壁垒,电子病历实现信息互通,智能管理医疗废弃物…… ...
商洛新闻网讯:今天(8月20日)10时,商洛市气象台发布24小时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计今天白天到晚上,全市大部有雷暴天气,商州西部、洛南北部、镇安东部和南部、柞水西部和山阳西部将出现20-40毫米/小时的短时强降水,个别点50毫米/小时以上,局地伴有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