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IT之家 8 月 22 日消息,韩媒 Nate 当地时间 20 日报道称,三星电子正在向其当下最先进的 2nm 级制程工艺中导入 Hyper Cell 技术,力图以晶体管设计上的更大灵活性提升性能与能效表现,增强工艺在 AI / HPC ...
韩国和日本的科学家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晶体,该晶体可以“呼吸”——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反复释放和吸收氧气。这种独特的能力可能会改变我们开发清洁能源技术的方式,包括燃料电池、节能窗户和智能热设备。
8月20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论坛暨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和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成立揭牌活动上,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署共建协议,双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和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揭牌成立。
这,是一个5纳米的晶体管。现在一块主流芯片里,轻松塞下1000亿个!小到你无法想象,却无处不在:手机、电脑、汽车、火箭...全球总数,保守估计超过270万亿颗!绝对的电子世界基石!大家好我是火箭叔,时间回到1947年,发明它的肖克利、布拉顿、巴丁,谁也没料到这‘小不点’能翻天覆地!为啥?因为当初,它只是个‘备胎’ ...
2025年8月19日上午,株洲地区首例国产龙晶®PR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以下简称“龙晶®PR晶体”)植入近视矫正手术由爱尔眼科集团副总院长、湘赣区总院长林丁教授与株洲爱尔眼科医院李琳院长共同实施。
几十年来,准晶体——一种模糊了晶体与玻璃界限的奇特固体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与普通晶体不同,准晶体的原子排列从不重复,但却保持着高度有序。如今,研究人员首次利用量子力学模拟技术,揭示了这些材料存在的原因:它们本质上是稳定的,而非短暂的快速冷却。这一突破 ...
通常,纳米结构被定义为尺寸小于 1000 Å 的晶体,但为了测试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将晶体的尺寸降低了两个数量级,通过傅里叶分析的数学 ...
在充分了解GaN晶体管栅极驱动电路后,可以相对轻松地实现GaN晶体管并联配置应用。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具体应用的高功率和高开关频率,而这些正是许多工程师采用现有硅器件时所从未经历过的。通过遵循良好PCB布局基本规则,在栅极和开尔文源极路径中使用共模电感,并平衡不同晶体管之间的 ...
随着GAA FET(全环绕栅极晶体管)逐渐取代3nm及以下的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芯片行业已经准备好迎接晶体管结构的另一次变革,这给设计团队带来了一 ...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精测电子(300567)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晶体夹持恒温装置及晶体夹持恒温系统”,专利申请号为CN202422425190.3,授权日为2025年8月5日。
过去几十年来,晶体管的栅极尺寸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不断微缩,主流芯片制造商已将其最小特征收缩到仅数十个原子的程度。近年来随着晶体管的物理尺寸进入纳米尺度,“摩尔定律”主导的工艺迭代已经有所放缓,根据信息资源词典系统(IRDS2021)报道,目前主流工业界晶体管的栅极尺寸在12nm ...
36氪获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碳化硅)单晶衬底研发、制备以及销售公司「同光晶体」于近期完成数亿元D轮的融资。本轮融资由联新资本领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