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第二年,年仅9岁的万小毛加入了抗日儿童团。“那时我个头小,才一米二出头。”老人回忆道,“常在村口大树下站岗,或在山坡放牛作掩护,为游击队打探、传递重要情报。一封‘鸡毛信’,就是一份胜利的希望。” ...
1939年,年仅9岁的万众一加入抗日儿童团,后又加入新四军;15岁时,他已是一名报务员。抗日的电波、日本投降的电报、解放的号令,曾在他指尖穿梭于硝烟之中。
2021年深秋,91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万众一,踏上了魂牵梦绕的荆楚故土。怀着最深切的缅怀,万众一专程前往红安,拜谒李先念故居。凝视着旧居院落,抚摸着李先念亲手制作的桌椅、木梯……老人情难自已,泪水无声滑落。“今日幸福,是先辈用血汗和生命换来的,永世 ...
经过严格训练后,于1944年被分配到晋察冀二分区电台担任报务员,后因发报技术好,被抽调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电台做报务员。 晋察冀军区在当时是八路军所属在华北的重要抗日武装力量,她就这样开始了充满艰辛与挑战的电台工作。
每当回忆起这些,王怀都心潮澎湃,感动不已。 “我们无线电报务员不在最前线打仗,其实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经历。 ”采访中,王怀多次这样说。
报务员的战场没有硝烟,却暗藏刀光剑影,手中一字一码事关千军万马。 “报务岗位训练艰苦、要求严格,但正是在这里我遇到了闪闪发光的自己。
报务员章师傅的电报码书。 探秘杭城最后的电报机房 还有5位老报务员坚守 杭城目前唯一的电报房在惠兴路上。曾经也是杭城的电报枢纽。 轻轻 ...
西沙首任气象报务员的珍贵遗稿 2013年05月06日14:50 来源: 海南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初建的西沙气象观测站 西沙气象人 西沙第一代气象员方云华(左一)等在西沙观测气象。
报务员,是那个年月很感自豪的职业。 说起家乡电报事业,一辈子热爱学习的徐乐飞娓娓道来:“扬州电报是从清光绪八年,也就是1882年开始的,清政府派电政督办 盛宣怀 召集商股,扩充电报线路,架设上海到扬州、南通等处电报线。
行军时,杨瑛等报务员跟随大部队一同前行,当部队停下休息时,杨瑛和战友们就要马上架起天线,准备收发电报。 10个阿拉伯数字、26个英文字母在他们的手下伴随着滴滴答答的声响以密码的形式传输着重要命令。 电台一开机,危险往往也接踵而至。
张沈川是中国共产党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更是中共第一位无线电报务员,他亲手编制了中共第一本无线电通信密码,参与创建中共第一部地下无线电台和举办中共第一个无线电训练班,写下了充满挑战、惊险和传奇色彩的壮丽篇章,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的原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