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永平五年(公元62年),洛阳兰台。年轻的班超正埋头于堆积如山的文书档案中,重复着枯燥的抄写工作。他是史学家班彪之子、班固之弟,家学渊源,本应走上治学之路。然而,他心中总有一股不安分的火焰在燃烧。
时值暑期,藤县太平镇第二初级中学校园一片静谧,只有知了的鸣叫声。在校园里,挂着一块特殊的牌匾,写着“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梧州高中支部旧址”。牌匾旁是一条党史长廊,展陈的一版版黑白照片,定格了一张张样貌稚嫩、神情坚定的青年面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广西 ...
前段时间,笔者参观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被一封抗日战争时期的家书所吸引。写信者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女学员韩雅兰,她放弃优渥生活,奔赴延安投身抗战,希望得到父母理解。字里行间,满是青年人的救亡热血。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重读抗战家书,就仿佛走进历史,见证劫难之际无数鲜活个体的人生境遇、使命抉择,让人无法不为那些衷肠倾诉而动容,无法不被伟大抗战精神所感染。
“这件大衫的领口还没缝上,表哥何健之就牺牲了。”日前,何健之烈士的表兄弟武健老人在菏泽抗日烈士纪念馆内,指着一件陈列的土布长衫说。这是其母亲为表哥赶制的衣物,谁知竟成了他唯一的遗物。何建之又名何思乾(1918—1942),抗日英烈,菏泽城区水洼街人,鲁西南地区抗日根据地奠基人之一。据武健回忆,1942年秋,何健 ...
1913年,不受“倭奴之辱”的林祖密放弃家产,向日本殖民当局提出退籍,成为1911年后台湾同胞恢复中国国籍第一人;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林祖密之子林正亨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广西昆仑关战役,后随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林祖密之女林冈奔赴延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