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之前提过:村上春树很在意南京。他的小说《刺杀骑士团长》36章,借一个人物之口,很清晰地说出了日本右翼的逻辑陷阱:有右翼学者还执着于争论南京受害者四十万还是十万,但其实是在模糊重点——南京有无数市民被杀害,这是难以否认的事实。他也借人物之口,描写了许多 ...
同样的,沈醉在特赦后的心态也并没有太多喜悦,而是更多的反思。他认为自己并没有犯下那么严重的罪行,甚至在某些方面他觉得自己已经做出了改正。所以当他得到特赦的消息时,既有轻松也有更多的遗憾。在他看来,自己曾经为革命做出过贡献,甚至参与过投诚,这样的特赦, ...
无论历史中发生什么样的战争,它们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家庭破裂、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成为战争的常态。而对于那些发动非正义战争的敌方高级指挥官来说,虽然他们的妻离子散是罪有应得,但也常常充满了悲剧色彩。特别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的人民解放战争中 ...
1947年,高叶饰演的林毓秀在1947年日军战犯谷寿夫被执行枪决时,用相机记录下子弹穿透头颅的瞬间。照相机与枪上膛的蒙太奇,这是《南京照相馆》片尾的一幕,许多人在那个瞬间泪目。对于在南京工作的扬州女孩虞舒雅来说参加这一幕拍摄很辛苦。“那个场景在句容拍 ...
百岁抗战老兵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激动地说:“这些照片,记录着日本人怎么杀害中国人,用这个照片去审判日本战犯!”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拍摄支持:@中国退役军人 UP主韩佳龙) ...
1938年南京城的一间小小照相馆,成为守护民族记忆的堡垒。电影《南京照相馆》自7月25日上映以来,凭借独特的叙事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力量,在这个暑期档掀起观影热潮。截至8月1日17时,影片票房已突破10亿元大关,观影人次超过2800万。这部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电影,为何引发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记者走访影院、采访专家学者,解读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南京照相馆》影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 ...
对此,国民党籍民意代表吴宗宪表示,“大罢免”把台湾害惨了,本来就要有人出来负责。吴进一步称,不该只有林右昌辞职,赖清德也该辞去民进党主席,民进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也该辞,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更要率行政团队总辞。
当前,国际法正面临自二战以来最严峻的危机。全球观众通过实时报道目睹了加沙地带遭受的破坏,国际法不仅被滥用,甚至变得无关紧要。战犯未受惩罚,大规模暴行只换来口头谴责,没有实际行动。 以色列在加沙地带持续进行的军事行动是这一问题的典型案例。数万巴勒斯坦平民丧生,社区化为废墟。联合国机构和知名法律学者将加沙局势描述为“正在进行的种族灭绝”。社交媒体上的一段视频记录了一位老人在领取食物时倒地身亡的情景,令 ...
首波大罢免大失败后,不仅传出民进党内正在抓战犯,罢团近日更指控,社民党议员苗博雅不仅多次不理会跟已读不回罢团志工,还疑似放鸟,坦言「对阿苗非常失望」。苗博雅则发多文澄清,遗憾没办法答应每个邀约,但自己已尽力,「在这个时刻,不该用谣言中伤帮忙的人,不该 ...
【《南京照相馆》真实还原南京审判关键证据,编剧张珂: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电影《南京照相馆》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两名爱国青年拼命守护的一份浸染着鲜血的相册,这本相册最终出现在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成为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的重要证据。#南京照相馆7月票房第1#编剧张珂在介绍创作背景时表示,《南京照相馆》的创作严格遵循历史真实,片中诸多震撼人心的细节都源自确凿的史料记载。“这30万人都是生活在南京最普 ...
永不磨灭的记忆:抚顺战犯管理所,成功改造近千名日本战犯创奇迹。
大罢免结果26日出炉,公民团体主导的罢免案全军覆没,外界点名「3大战犯」,分别是民进党团总召柯建铭、联电创办人曹兴诚及绿委沈伯洋;对此,柯建铭说,失败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选举结果民进党输了,必须尊重和承认;曹兴诚认为,罢团拚不过蓝营基本盘的动员;沈伯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