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近日,华工科技首席技术官胡军巍正和团队成员在贵阳对“复杂曲面六轴激光微孔加工装备”进行调试,为月底产品交付做准备。仅2秒钟,装备发出的脉冲激光束就完成了孔径0.3毫米、倾斜角25度的航空发动机气膜冷却孔加工。
济南微雕非遗传承人王天明正在伏案创作。孙婷婷 摄 中新网济南2月26日电 (孙婷婷)头发丝上刻汉字、米粒上刻画大熊猫、珍珠上刻英文、重2.6克的 ...
微雕的世界,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严苛。吴开桃告诉记者,一公分刻10行以上才算微雕,而如今他能在一公分内刻30行。若论极致,头发丝上的“发雕”更具挑战性。他曾花一个星期时间将唐诗《寻隐者不遇》刻在一根发丝上,那得是一公分刻50行的水平才可以实现,须借高倍 ...
全国首个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中华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7日在广东东莞凤岗镇开馆。图为该馆研发民族婚俗微雕作品李映民 摄 中新网东莞5月7日 ...
走进微雕手艺人唐新中的创作室,仿佛踏入一个微观世界。放大镜下,小船、猪蹄、人物、假山等微雕作品栩栩如生,极具视觉冲击力。这些 ...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2日电(陶拴科 孟远)冬日的午后,记者走进“邹氏微雕”创始人邹本卫的家。室内的温度恰到好处,让人感到舒适与宁静。在他 ...
微雕作品要想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的妙趣,还需要一定的书法、绘画功底。 ”冉隆泉坦言,“这往往需要十余年的光阴练就。
盛夏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释怀斋的一方寿山石上。83岁的吴开桃正手持自制刻刀,俯身于工作台前,凝神专注。不过十分钟光景,一公分见方的石面上,一首自创小诗渐渐浮现,那是他四十余载微雕岁月的凝练:“几堆顽石几多诗,静坐斋中暂得宜。四面狼烟才耗尽,挥刀 ...
看到王天明热爱文艺,身边的朋友推荐他尝试做一种叫微雕的艺术,王天明这一接触便一发不可收。他先是练习刻蝇头小楷,后来又发展到芝麻粒 ...
邹溪说:“微雕创作是一个枯燥的工作,要在孤独中享受工作的快乐,要静下心思考,根据石头纹理进行构思。在雕刻期间每一件作品都要通过放大 ...
微雕:韦拉德用一粒沙雕刻出了圣巴萨罗姆的教堂,然后又把它放入了针孔中。这个作品如此之小以至于肉眼根本无法看清。 据报道,这名来自 ...
微雕大师安坐在显微 镜前,除了双手,身体几乎一动不动,天天皆如此。 但当你真正被邀请远赴瑞士参观工坊,向显微镜里看去,仿佛进入了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