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陆游宦游巴蜀的饮食体验吕肖奂宋孝宗乾道、淳熙间,陆游宦游巴蜀几年(1170—1178),深度体验了巴山蜀水的风土人情特别是饮食日常,且用诗意的笔触描绘出他的巴蜀美食地图及其亲身感受。带着四十余年吴越饮食文化味觉记忆以及对巴蜀的先 ...
光明网新闻中心 on MSN3 天

陆游宦游巴蜀的饮食体验

带着四十余年吴越饮食文化味觉记忆以及对巴蜀的先验性或知识性认知,陆游习惯以东部之眼审视或观察西部生活,即便后来逐渐融入巴蜀生活,他也时时带着吴越饮食情结,在自觉不自觉地比较与评判中,呈现出南宋中期东西部饮食文化的不同风貌。
演员与观众近在咫尺——或与“谢灵运”对饮论诗,或随“婉儿”踏歌而行,观众的选择甚至能触发不同剧情分支。这种“零距离”互动模式精准契合当下年轻人追捧的沉浸式戏剧核心魅力,也与全球演艺界打破观演界限的潮流深度共鸣。
常德曾是阳明先生讲学数日的地方。在汉寿净照禅寺,带队老师王津伟详细讲述了寺庙与阳明先生的渊源,并提及净照禅寺于2008年重建,寺院已搬离原址,珍贵的墨池遗迹已无从寻觅;德山乾明寺曾留下王阳明的足迹与诗篇《德山寺次壁间韵》,大家在静谧的古寺中缓穿行,用 ...
光明网 on MSN1 天

王维:生活需要加点甜

王维吃素大概受了母亲的影响。王维的母亲崔氏是当时高僧普寂禅师的俗家弟子,作为虔诚的佛教徒,她对王维和他的兄弟们的影响极大:“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后晋·刘昫等《旧唐书》) ...
端方是清末著名的古物鉴赏家,一生热衷收藏。由于他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出逃西安时保驾有功,故深得朝廷重用,官运亨通,在当时势力和声望都极大。其丰富的收藏有许多都是通过权势和关系得来的。
~读懂广州第一七八期~“百廿风华播芳六合——西泠印社社藏金石书画精品展”正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展出,百余件文人篆刻藏品首次亮相羊城,吸引众多观众驻足。中国印章艺术绵延三千余年,南粤印学虽处岭南,却始终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更在岁月淬炼中形成独 ...
《江苏文库·研究编》出版的《江苏历代名人词典》对这位苏州状元有着生动的描述:毕沅(1730—1797),太仓人,年轻时在苏州郊外的灵岩山跟随著名学者沈德潜、惠栋学习,他后来也给自己取了一个“灵岩山人”的号。乾隆十八年(1753),毕沅中举,入军机处任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毕沅又考中状元,成为清代苏州走出的26个状元之一。毕沅在仕途上发展顺利,担任过陕西巡抚、湖广总督等要职。嘉庆二年( ...
黄冈是东坡文化的发源地,“东坡”和东坡都诞生在黄冈。在长达三个小时的讲座中,李青松从在千年黄州探寻“东坡”故址,用东坡文化打开“黄州之门”,沿16座城市追寻东坡足迹,于东坡文化中思考黄冈未来四个章节,生动解析了“东坡”和东坡“两个成全”的关系,系统考证了“东坡”故址和宋元明清黄州“四大城门”“四大名楼”的位置,重点解读了苏东坡在宦游的16座城市建立的“平生功业”,深刻阐述了黄冈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 ...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6 天

陶渊明的荆州经历对其归隐之影响

本文转自:荆州日报□余大中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末至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亦是田园诗派创始人。大约于隆安二年(398年)或隆安三年(399年),陶渊明入桓玄幕府,曾经在荆州治所江陵任职,直至隆安五年(401年)因母亲去世返回浔阳居丧,他与荆州有 ...
从宦游各地到贬谪岭南,他对荔枝的偏爱近乎执念,而这份痴恋在惠州达到了顶峰。 你以为“日啖荔枝三百颗”是极限,实际却只是起步。对苏东坡来说,荔枝藏着的不仅是一位“吃货”的满足,更是一位贬谪文人在逆境中对生命本真的深刻觉醒。 在7月25日新一季的东坡大家讲中,中山大学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