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纽约大学助理教授Ravid Shwartz Ziv嘲讽道,「NeurIPS真正的创新之处:领域主席们(AC)在不知不觉中运营着史上最大规模的LLM基准评测」。
好像一拳打在棉花垛上,愤怒又无力。若是实验、写作中出现问题,好歹还算有的放矢,可这份抄来的评审意见敷衍得仿佛压根与文章无关 …… 咱就是说,比 SCI ...
本科生审稿,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来自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Lenka Zdeborova早就在推特上评论过顶会的审稿人筛选机制,她在研究生的申请中发现不少人本科阶段就已有顶会审稿经验。
这几天,川北医学院一位大三本科生罗某某的名字,在学术圈和教育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原本是竞争校内“昌华奖学金”的一场普通答辩,却因为罗同学PPT上展示的“逆天”学术履历——自称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7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高达149)、担任包 ...
顶会论文评审,AI立大功!ICLR 2025首次大规模引入AI参与审稿,最终有12222条建议被审稿人采纳,89%情况下提升了评审质量。详细30页报告,揭秘AI在顶 ...
前年 2 月,Nature宣布将允许作者选择“发表审稿报告以及对审稿人的回复”。虽然这个变化只是一种尝试,但其他Nature Research的期刊已经开启了同行 ...
根据官方说明,ARR使用OpenReview作为审稿平台(审稿意见不会公开),作者可在每个月的15号(截稿日期)之前,将论文提交到统一的ARR审稿池,由 ...
审稿人必须提供真实评论,一方面对论文作者负责,另外在线聊天机器人会收集对话历史记录,以改进其模型。 因此,在评审过程中使用它们将违反 ...
来源:机器之心「审稿随意,打分随缘,给出的意见看起来不像是了解本领域的」、「审稿人让我对比还没有发布的论文」每次机器学习顶会的论文 ...
大数据文摘出品2025年10月22日,名为“Agents4Science”的虚拟会议将正式召开。这是全球首个明确规定:AI必须担任论文作者和评审人的科学会议。地址:https://agents4science.stanford.edu/会议主办方宣布,所有提交的研究论文,必须由AI系统完成主要写作,并接受AI系统的同行评审。人类研究者依旧可以参与研究工作,但不能 ...
这位审稿人在reddit上讲述了他的内心独白,表示他审阅的论文投稿中超过一半没有完稿,而他们审稿人却要花费6-7个小时甚至10个小时以上来审阅 ...
Nature不审稿的历史丰碑:双螺旋论文 Nature对论文不审稿就发表的先例并非马多克斯开启,因为Nature作为一本科普杂志在1869年创刊时,本来就不存在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