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竺可桢屡次申请辞校长,教育部长陈立夫始终不愿放人,提议将竺可桢与西迁至重庆的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对调,这既可解决浙大校长继任人选问题 ...
竺可桢屡次申请辞校长,教育部长陈立夫始终不愿放人,提议将竺可桢与西迁至重庆的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对调,这既可解决浙大校长继任人选问题 ...
2025年7月24日下午,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召开干部宣布会。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健出席会议并讲话。机关党委书记兼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沈玉宣读干部任免文件并主持会议。
竺可桢小学毕业时名列第一;在澄衷时因学习成绩优秀获银章一枚,被同学推为班长;在唐山路矿学堂时,学堂采用英文教学,一年半举行了5次考试 ...
竺可桢广寻良才,对教授的珍惜让人感佩。他长校期间,群英荟萃,既有王淦昌、苏步青、谈家桢、贝时璋等国际知名科学家,又有钱穆、马一浮 ...
竺可桢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在当时中国人罕见。 1929年起,竺可桢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6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当了十几 ...
竺可桢任浙大校长的13年中,经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浙大四迁校址,在千里跋涉中艰难办学,竺可桢在“求是”的校训下,选贤任能聚集起一 ...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我国近代地理学与气象学奠基者。1918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 ...
今年还没入伏,一场高温热浪就强势来袭,15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突破了当地历史同期纪录。7月15日,河南郑州的最高温达到44.2℃,有居民家中的玻璃被“热炸”,有养殖户的鹅在水塘里被热死,但这个温度比古代还差一点。乾隆八年(1743年)被称为 ...
竺可桢断定乃农学院被免职教员所为,“阅后一笑置之,视若狂吠而已” (日记一九三七年五月十一日)。 其时,竺可桢更新引进教员,起用原东南大学 ...
竺可桢指出,以中国来看,气温在数千年历史中以数百年为周期上下波动是十分正常的,一时的气温升高或者降低都不能说明气温变化会永远如此。总的看来,在中国历史上,温度高时不是问题,反而温度低时,因空气中水汽量减少,时常导致大规模的干旱,植物生长减慢导致粮食减产而有发生毁灭 ...
中国近现代科技史奠基人樊洪业先生主编的二十四卷《竺可桢全集》被誉为“近现代中国科技与社会历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其中第6-21卷为日记,是一个值得学者们不断挖掘的宝库。樊洪业先生在“全集”编撰过程中曾以“访竺问史”为名发表《中国科学家的1956》等系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