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3亿多年前的地球曾是一个“冰雪世界”。当时的空气含氧量是今天的1.2倍至1.7倍,传统观点认为,在这段高氧冰期,海洋应该更“健康”。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衔的国际团队研究揭示, ...
塔里木盆地要是灌满海水,会不会塌下去?这个脑洞听起来就像科幻电影!塔里木盆地是新疆南部的一片大平原,面积足足53万平方公里,比好几个省加起来还大。有人突发奇想,如果把这片地灌满海水,地壳能不能撑住?这事听起来玄乎,但背后藏着不少科学道理,咱们来一步步 ...
自由电子激光是揭示微观世界奥秘的“超级显微镜”。最新研究表明,一种全新激光机制有望突破现有技术限制,推动极紫外和X射线光源迈向更高重复频率与稳定性,开启超快科学研究的新篇章。
三百多年前,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以“石峰森立,如戟如笋”描绘云南石林;后世更因奇绝景观赞其为“天下第一奇观”。 这片土地,至今仍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巅峰之作。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消息,该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巧妙利用身体上的微小结构——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形成井然有序的生存格局。相关成果于2025年7月21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本文转自:贵阳晚报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形成井然有序的生存格局;研究也为“远古生物如何通过自身结构调控个体间距”这一古生态学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相关 ...
7月15日,“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系列活动在中国古动物馆开展。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联合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举办,来自北京市房山区石楼中心小学三年级的42名“科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