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嘉祐八年的汴京暴雨连下了十日,太史局的官员们正为钦天监预报失误争论不休时,一个身着从七品绯色官袍的年轻人抱着铜壶滴漏闯了进来。他指着漏刻上的刻度说:“不是天出了错,是我们的计时不准。” ...
这句农谚表明,中伏如果下大雨,预示着冬天降雪会很多。从气象角度看,中伏的降雨可能影响大气环流和水汽分布,进而影响冬季气候。大量降雪虽然能冻死害虫、为农作物保暖,但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和交通带来不便。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考虑到这一点,在编制历法时,为使每月中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一年的寒暑季节变化,采用置闰月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这样一来,农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平均长度就基本相符了。
一些细心的公众发现,7月24日是农历六月的最后一天,而7月25日并没有迎来农历七月初一,而是闰六月初一。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解释说,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兼顾了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是一种阴阳合历。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5 天
古人历法智慧中藏着什么时间密码?
本文转自:南国都市报7月25日闰六月来了,本世纪有6次。(据新华社)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古人的历法里藏着好多超有趣的时间小秘密呢!他们就像会变魔术一样,能精准地算出什么时候该热、什么时候该冷,是不是超厉害?7月22日,咱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二 ...
人民网 on MSN8 小时
今年为啥多了个闰六月?
本报记者张宣明明感觉六月刚过,翻开日历却发现7月25日迎来的不是农历七月初一,而是闰六月初一这多出的一个月到底从哪儿来?为啥偏偏是闰六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天光所董志川研究员解答了这个历法小谜题。
7月24日是农历六月的最后一天今天,也就是7月25日并没有迎来农历七月初一而是闰六月初一这是怎么回事呢?农历每19年中有7个闰月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我国现行采用公历和农历两种历法:公历遵循太阳周年视运动,它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作为一年,分为12个月,全年365天或366天。农历是以月相盈亏兼 ...
一些细心的公众发现,7月25日,并没有迎来农历七月初一,而是闰六月初一。这是怎么回事呢?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解释说,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它是兼顾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而制定的一种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农历月以月球绕 ...
二十四节气是“置闰”的一个重要规则依据。从立春开始, 偶数排序的被称为中气,像夏至、大暑和处暑都是中气。 农历历法规定, 每个农历月都有一个中气 ,如果某个月中不包含中气,就算作上一个月的闰月,称为 置闰 。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围,其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 ...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考虑到这一点,在编制历法时,为使每月中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一年的寒暑季节变化,采用置闰月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这样一来,农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平均长度就基本相符了。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天津7月24日电(记者周润健)一些细心的公众发现,7月24日是农历六月的最后一天,转天,也就是7月25日,并没有迎来农历七月初一,而是闰六月初一。这是怎么回事呢?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解释说,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