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南半球的晨光掠过奥克兰的桉树,新西兰幼教行业正经历一场静默的风暴。2025年7月1日起,新西兰教育部推行的薪酬平等改革将新入职注册幼教的起薪统一锁定为27.58纽币/小时(约合人民币127元),这一数字不仅较此前硕士毕业生30.83纽币的起薪骤降1 ...
火星中纬度地区广泛分布的非极地冰缘地貌(如相互叠加的粘性流特征、升华凹陷等)强烈暗示着该地区曾经历过多阶段性的“中纬度冰期事件”(Mid-latitude Ice ...
——安芷生院士科学家故事集点击上方听全文朗读: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讲解队当黄土高原的沙尘暴裹挟着第四纪黄土掠过这位地质学家的鬓角,他以科学之笔将百万年气候旋回淬炼成实验室里跳动的质谱曲线,用孢粉化石编织韵律,以磁化率书写平仄,谱写出东亚季风变迁的壮丽史诗 ...
如同大自然精心封存的“气候档案”,洞穴中的石笋通过其δ1?O(氧同位素)组成,默默记载着地球气候的沧桑变迁。在东亚季风研究领域,华南中部石笋δ1?O记录长期被视为解读亚洲夏季风演变的“黄金标准”。然而,一个困扰学界长达二十余年的科学谜团始终悬而未解:为何这些记录仅呈现2万年岁差周期,却对主导全球气候变化的冰期-间冰期旋回“保持沉默”?
本研究通过整合基因组学、基因渗入和群体历史分析,揭示了亚洲鼩鼱 (Uropsilus)在中国西南山地"天空之岛"景观中的多样化模式。研究人员发现系统发育冲突源于不完全谱系分选 (ILS)、古今基因流及"幽灵渗入" (ghost introgression),证实了东亚季风气候波动驱动了长江以南谱系的辐射分化。该研究为理解山地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针对东亚夏季风(EASM)对全球变暖响应的争议,研究人员以秦岭南麓太白山大爷海花粉记录为基础,运用 WAPLS 模型定量重建末次盛冰期以来温湿序列,揭示气候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为未来 EASM 变化预测与应对全球变暖提供关键科学依据。
大家好,我是魅力科学君,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在一项近日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新研究中,科学家提出警告称,有一个沉睡1.2万年的大地震断层正在苏醒。根据介绍,这个大地震断层被称为廷蒂纳断层(Tintina ...
2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24-2025年度冰期输水工作圆满结束,冰期输水期间共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市供水14.7亿立方米,其中,京津 ...
40米长冰芯封存着末次冰期气候密码。 科学家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发现迄今最古老的冰河时期冰川遗迹。美国沙漠研究所(DRI)对阿尔卑斯山脉勃朗峰古特峰冰川中钻取的40米冰芯进行了深度分析,该冰芯保存着至少1.2万年前末次冰期以来的气溶胶与气候记录,是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已知最古老的气候档案。 研究团队指出,这份冰芯为人类打开了观察气候剧变时代的窗口 —— ...
然而,该区末次冰期千年尺度冰川进退证据极度匮乏,阻碍了研究人员全面理解全球(如 CO 2浓度)、半球(如北大西洋冷事件)和区域(夏季风 ...
然而,科考之路从不易行。同行的队员因高原反应不得不提前撤离,董国成独自面对60多块岩石样品。他连续数日切割、标记,最终背着几十斤重的样品,徒步三四个小时,才抵达车辆可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