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今天推出《骨谜:人类骨骼的考古故事》第1部分“骨骼之伤”的第3篇:《战争之殇:吐鲁番早期铁器时代墓葬中发现的颅骨创伤》。这篇文章记录了新疆吐鲁番地区先民遗骸中的多种颅骨创伤。根据骨骼考古学家调查取样的多重证据,证明了这些创伤都有一击致命的特点。
今年7月,资金链断了,宋留明这帮人想找杭州“优妳”公司接盘,结果人家根本不搭理。现在他们和康达瑞互相甩锅,康达瑞实力强点,“美丽墓场”这项目基本凉透了。现在资金链早断了,群里还在那演戏呢。
【#在安阳与先民们见字如面#】甲骨上的“石”,是不是路边那块顽石的形状?刻痕里的“门”,像不像巷尾那扇家门的轮廓?蜿蜒的“水”,会不会正映着如今湖面的波光?原来,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竟藏着三千年前的甲骨文字诞生的秘密!在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中,甲骨上刻写着中华文明最古老的密码,随着汉字的传承,绵延至今。这个夏天,与#开箱中国#一起走进安阳的街头巷尾,看甲骨文如何“活”起来,和先民们来一场跨越三 ...
贺兰山延绵250公里,分布有数万幅远古先民们遗留下来的岩画,其题材涉及人面像、动物、植物、手印、天体、水纹、工具、符号等上百种自然物象图案。在石壁上的一幅人面像上,存在横竖相交的线条。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建国介绍,古代人为了表达对自己失 ...
4 天
人民网文旅·体育频道 on MSN探寻古蜀文明之源(文化中国行·探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宝墩古城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距今约4500年—3700年,是长江上游地区迄今发现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被誉为“古蜀文明之源,长江上游文明之光”。
预演以蚩尤战角开场,《号角响云天》《旌旗展神州》再现梅山先民不屈精神;4岁孩子的《神童巧打功法》以倒立撑天惊艳四座,彰显了非遗传承的蓬勃生命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益球现场献唱《梅山山歌》,八旬大师的嘹亮嗓音震撼人心,诠释“非遗来自人民,人民共享非遗” ...
北青网 on MSN4 天
中国加强贺兰山岩画预防性保护张建国见证并参与了贺兰山岩画保护工作全过程——持续多年野外调查摸清资源底数;修筑堤坝防止洪水破坏岩画;安装围栏、监控等保护设施,并设置提醒标识,让游客意识到岩画的价值;制定保护规划,以平衡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矛盾…… ...
小朋友们在研学夏令营中体验青红酒的酿造。(福建民俗博物馆供图) 小朋友们走进田间小课堂里。(福建民俗博物馆供图) 东南网7月31日讯(本网记者 ...
2 天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太阳历、透视法……上古“天书”深藏大智慧本文转自:新华社在文字未出现或未广泛使用时期先民用石器、金属器、矿物质颜料在岩石上敲凿、磨刻、喷绘留下了神秘丰富的文明密码——岩画游客在贺兰山岩画景区游览。新华社发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分布有76个山口,其中27个山口有岩画迄今发现岩画2万多幅包括人面像、 ...
贺兰山岩画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当地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及多种图案和抽象符号,是反映我国北方先民生活状态的文化符码,为研究贺兰山地区远古时代乃至近现代生态环境和物质条件提供了珍贵资料。
潇湘晨报 on MSN5 天
彩绘蟠龙纹陶盘:四千年前龙的样子如今,龙已是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在中华文明之中。彩绘龙盘记录着四千多年前陶寺先民对龙的崇拜与想象,其形象成为龙文化源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千多年后,龙已不再是最高权力者的专属图腾,而成了每一位中华儿女心目中的文化印记。
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副主任张建国指出,贺兰山岩画距今约1万年到3000年,是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创作,见证古代先民从狩猎游牧到农耕圈养的发展过程,反映古人信仰体系、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等多方面,见证不同人群交流融合,有巨大文史艺术价值。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