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卢梭与伏尔泰这两颗启蒙时代的巨星,一生争斗不断。卢梭对伏尔泰直言相告“我恨你”,伏尔泰则断言卢梭“终将被历史遗忘”。但是卢梭在 ...
伏尔泰(1694—1778)是18世纪的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启蒙思想家之一,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 他为法国和世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文学方面 ...
伏尔泰最痛恨的就是圣巴特罗缪大屠杀,他写史诗《亨利亚德》实际上就是献给亨利四世的颂歌。 他通过歌颂亨利四世来宣扬他的宗教宽容思想。
伏尔泰(1694—1778)是18世纪的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启蒙思想家之一,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 他为法国和世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文学方面 ...
伏尔泰听闻此事,开始四处奔走呼号,请求法庭推翻判决。 关键时刻,伏尔泰再次写信向蓬帕杜夫人求助。 后者在回信中表达了她一如既往的恻隐之心:“可怜的卡拉斯的故事使人不寒而栗。
据史料记载,他是在三楼对着后院的一间书房伏案工作,书桌上方挂着深为他景仰的中国思想家孔子的画像。” 因其对儒家思想的赞美,伏尔泰还 ...
伏尔泰对着群众鞠了个躬:“各位英国朋友,你们要惩罚我,只因为我是法国人。 各位想想,我生为法国人,却不能生为高贵的英国人,这件事,对 ...
伏尔泰也正是从这些作品中开始认识和了解中国的。 《中国孤儿》在巴黎引起轰动 与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同,伏尔泰曾一度把改变社会面貌的 ...
伏尔泰正是超越现实框架,提出了一个更广泛、更包容的文明愿景。 “伏尔泰启发了西方人应该放眼别处,从而理解自身与他者的关联。 ”贝西说,“交流互鉴,定能互益。 通过置身于更广阔的文明视野,理解、欣赏中国哲学中的人文主义,伏尔泰做到了这一点。
伏尔泰确实对中国一腔热忱,相信元曲《赵氏孤儿》从整体上代表了中国文化,对法国颇有新意。 他颂扬中国人,透析中国风俗,将《赵氏孤儿 ...
新华社巴黎6月16日电通讯:一位思想家面向东方的凝望——探寻伏尔泰的中国情结 新华社记者刘芳严明 巴黎七区,塞纳河左岸滨河路上,一幢普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