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细菌性病害,特别是白叶枯病,虽然今年早期气候条件不利于发生,早稻上发生较轻,但对晚稻生产威胁仍然较大,特别是受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及近期多个台风外围影响,全市局部多大雨大风天气,非常有利于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漫延,因此各地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做好细 ...
近日,辽宁省植保植检总站发布我省下半年全省农作物病虫害趋势表示,预计主要病虫害将呈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二代玉米螟、二代二化螟等重大害虫中等发生,三代棉铃虫、三代粘虫、甜菜夜蛾等迁飞性害虫部分地区存在偏重发生至大发生风险。 据介绍,做出这一虫情预判,是根据全省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点调查情况、迁飞性害虫虫源地发生情况及本地残虫情况,结合全省下半年气候趋势预测、农作物布局及生态条件等综合分析而来。一些病 ...
为科学推进抗旱保产,该市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及时发布农情、墒情信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并发布“科学灌溉补墒技术指导方案”“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大豆中后期防灾减灾促丰产技术指导意见”等,组织138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墒情诊断、节水灌溉等全流程技术指导服务。同时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利用农技“110”发布抗旱保墒信息,促使农户增强抗旱补墒意识、 ...
人民网健康频道 on MSN1 天
“虫口夺粮”保丰收
本文转自:安康日报通讯员赵国康当前正值水稻产量形成关键期,也是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苞虫等水稻主要虫害高发期。市农技中心精准施策,打好“性诱精准诱杀+生物农药靶向防控+生态调控护航”组合拳,让“虫口夺粮”从传统的被动应急防治升级为主动科学防御,筑牢水稻增产增收“安全屏障”。走进平利县洛河镇安坝村的稻 ...
今天(7月29日),长江云新闻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截至目前,湖北已收获早稻190.7万亩、收获接近尾声;已栽插晚稻199.8万亩、栽插进度超过九成。
六是做好花卉植株恢复和病害管理,及时清洗植株叶面淤泥。在台风后5-7天后,可采用0.1%磷酸二氢钾与0.2%尿素每隔一星期对叶面进行喷施,全面喷施对口广谱杀菌剂进行防治,及时挖除死株,清理圃地,并加快扦插繁育小苗或向外购苗,加快补种,以降低损失。
当前,贵州省铜仁市沿河自治县16.47万亩水稻进入分蘖至拔节期,也正是稻纵卷叶螟、二化螟防控的关键阶段。连日来,沿河县农业农村局创新采用无人机投放赤眼蜂蜂球技术,将现代科技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助力水稻绿色增产。 赤眼蜂卵。
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今年盛夏(7—8月)水稻主产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东北地区、华南大部、西南地区南部等地降水偏多1—5成,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少1—3成;同时,盛夏将有4—5个台风登陆或显著影响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以上气候条件,有利于华南、西南等地区水稻“两迁”害虫跨区域迁飞为害和细菌性病害发生蔓延,有利于东北地区稻瘟病、纹枯病发生流行,有利于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二化螟加快发育,暴发风险增加 ...
人民网健康频道 on MSN19 小时
因苗制宜,狠抓肥水运筹和病虫防控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嘉祥县金屯镇黄高村村西的一方稻田内,无人机正在撒施“返青肥”。(王友芹摄)当前我省水稻已陆续进入拔节期,正是提高成穗率和穗粒数的关键期。针对区域性苗情差异,各地需因苗制宜、分类指导,狠抓肥水精准运筹、病虫防控、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落实,强化中后期田间管理,为丰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因 ...
近日,记者从衢州市农技推广中心了解到,江山市宣林家庭农场种植的早稻百亩示范方亩产达838.84公斤,攻关田亩产达850.85公斤。两项数据不仅双双刷新2024年由江山创下的浙江省农业之最早稻亩产纪录,增产幅度分别达89.01公斤和96.49公斤,更首次突破800公斤大关,书写了浙江早稻高产新篇。
眼下,衢州32万亩早稻正迎来丰收,乡间稻田金黄一片。7月21日下午,浙江农业之最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江山市宣林家庭农场的早稻示范田进行实地测产。现场,专家组随机选取三块1亩以上田块开展机收实测。
湖北日报讯(记者崔逾瑜)水稻“一喷多促”是指在水稻生长期间将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杀虫杀菌剂等混合喷施,一次作业可以实现促生长发育、促灌浆成熟、促灾后恢复、促产量提高等多重效应。当前,全省再生稻处于灌浆结实初期、早播中稻处于孕穗末期、正季中稻处于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