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他家有位画家亲戚,为了寻找通向远东的西北航道,曾经到达过美洲,他和猎人一起,穿过纽约大森林,到达伊利湖,见到过尼亚加拉大瀑布。 这位亲戚向凡尔纳讲述他的传奇式经历,启发了凡尔纳的想象力和追求知识的热情,凡尔纳幻想着到海上去冒险。
2025年7月28日下午,昆明市图书馆艺术馆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盛宴。这一天,图书馆不再是一个安静的书海,而是化身为凡尔纳笔下的鹦鹉螺号潜艇,开启了“凡尔纳科幻季”暑期特别活动——【畅阅春城·剧本昆图】桌游阅读系列之《海底两万里》的电子图书阅读推广活动。小读者们在主持人的引导下,瞬间穿越时空,变身为尼摩船长的勇敢小船员,组成了海洋探索、科学研究和反殖民三个战队,分别扮演考古学家、生物学家、电力 ...
湖北日报讯(记者农新瑜、通讯员周媛媛)“大海有多大?海底有多深?”“海底的世界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带着这些好奇心,可以跟随“鹦鹉螺号”潜入海底深处,探索神秘海洋,发现全新世界……从武汉琴台大剧院获悉,由经典文学著作改编的海洋探险舞台剧《海底两万里与 ...
一座火山喷发,能不能把地球的石头炸到外太空,甚至飞到别的星球上去?这个问题听起来像科幻电影,但其实科学家们早就开始研究了。火星上就发现过从地球飞过去的碎片,说明这事儿没准真有可能。
翻开《海底两万里》,仿佛乘上一艘名为“想象”的潜艇,随凡尔纳的笔尖潜入深邃的海底世界。这部作品不仅是科幻文学的经典,更是一部关于人性、自然与探索精神的恢宏交响曲,让人感受到震撼,引发无尽的思考。奇幻与科学交织,打开认知的窗口。凡尔纳以惊人的想象力描绘 ...
当凡尔纳的幻想撞上汉利号的铁壳:《海底两万里》背后的真实故事 ...
尼摩船长的塑造被专家誉为“跨文化角色嫁接的典范”。查文渊表示,“船长身上暗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士’原型,其隐逸、孤独与使命感,与老庄哲学形成精神共振。”而通过俚语、歇后语等语言创新,让角色“长”在中国演员身上,这种基于人物精神内核的再诠释,打破了文 ...
1869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出《海底两万里》,书中尼摩船长驾驶“鹦鹉螺号”潜艇探索海洋深处的故事,连通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幻想、自由和冒险的共同渴望。一个半世纪后,这部承载人类探索精神的经典被赋予全新的舞台生命。
2025年,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俄罗斯出版发行的卫国战争题材作品里,没有疑义地包括《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今年出版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有一家由名为乔木出版社(Арбор)出版的图书,配置了一套颇具神彩的插图。这套插图,给我们的感觉很 ...
北京日报讯(记者 王930三期十码必中特润)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经典之作将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被搬上中国舞台。12月17日,由中央戏剧学院、香港艺术节和抱风屿Tempest ...
1869年,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笔下诞生了一艘超越时代的潜艇——鹦鹉螺号。一个半世纪后,这艘承载着科学幻想与人文思考的潜艇,在中法两国艺术家的共同打造下,以全新的舞台形态浮出水面。融黑光剧、偶剧、科幻剧、喜剧于一体的中法共创奇幻舞台剧《海底两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