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余忠仁出身醫學世家,家族裡有60多位醫師。他自台大醫學系畢業後,陸續取得台大管理學院碩士及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學位,專長為胸腔重症與肺癌治療,歷年擔任過內科部主任、副院長、新竹分院院長,是少數兼具臨床、教學與管理實務經驗的醫師。
當傷口超過1個月還不癒合,頻繁換藥成了患者和家屬的夢魘。但現在,AI能提供精準又即時的傷口分析,溫柔撕除膠帶,甚至像個微型醫療團隊,24小時貼身守護傷口。聽起來像科幻電影的場景,其實已在各國醫療研究熱烈展開,慢性傷口的癒合之戰,從此擁有全新的勝算。
戲中的樂樂可以因為殺青而下戲,但現實生活中有更多的「樂樂」看不見照護責任的盡頭,尤其在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後,儘管政府的長照預算十年來已從50億增加到超過800億元,然而,每五人即有一人超過65歲的超高齡社會現況,再加上少子化的雙重夾擊,進入長照階 ...
丈夫沒立遺囑、猝然過世,未亡人除了節哀,還得處理遺產繼承。若死者無子女,配偶並非唯一受益人,父母、兄弟姐妹也有權分產。想避免糾紛,究竟該怎麼做?律師李永然來解答。
當家中長輩出現眼睛痠澀、無法對焦或者出現複視等眼疾問題,最令人擔心的是,可能會因視力受損,導致無法再看見,如今中西醫合作治療,有機會挽救「惡視力」,重新恢復眼睛健康。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葉北辰表示,投票後經常遇到民眾出現坐立難安、失眠、胃口不佳等症狀而上門求診,卻不認為自己有選舉焦慮或失落等問題。不過,經詢問症狀開始的時間及症狀變化,抽絲剝繭後才發現是因選舉將至或選後結果不如預期所導致。
當世界各地煙硝四起,戰亂頻傳,逃難防災的恐懼及壓力令人惶惶不安。腫瘤科中西醫師央央與癌友小茉,選擇直面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帶著孩子一起討論思索戰爭帶來的課題。
行動能力是健康餘命的重要指標,對高齡族群尤其重要。韓國老年醫學專家、醫學博士鄭熙元指出,若罹患肌少症卻未積極改善,3~5年內死亡風險恐翻增。年紀大才開始運動,還來得及嗎?每天做什麼運動,能延年益壽?
這項測試不需要抽血、X光或先進儀器,只需在家裡鋪一張瑜伽墊,赤腳踩地、穿著輕鬆衣物,坐到地板上、再站起,整個過程依靠身體本身完成。
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通報,今(30日)早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東部外海發生規模8.7強震。氣象署研判地震引發的海嘯可能影響台灣,已發布海嘯警報。海嘯如果來襲,怎麼逃?《康健雜誌》整理來自消防署的海嘯防災指南。
「長照十年計畫3.0」將於2026年實施,預計分3階段上路,第1階段最快在今(2025)年9月開始施行。服務對象有哪些調整?補助項目有增加嗎?《康健雜誌》整理長照3.0實施重點,讓你快速掌握。
近期類鼻疽疫情在丹娜絲颱風過後呈升溫趨勢。根據疾管署統計,在丹娜絲颱風過後,累計新增10例本土類鼻疽感染病例,全台目前累計32例,創歷年新高,其中已有2例患者死亡。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對此表示,近期許多地區出現淹水或積水災情,若民眾在1個月後出現發燒或傷口感染,應盡速就醫。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