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国共产党通过倡导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价值感召力、坚持持久战的理论创新力、游击战和阵地战相互配合的军事创造力,领导全国人民赢得抗战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紧密团结,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汇 ...
在国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高效畅通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我国经济应对外部风浪最深厚的底气。要坚持破立并举,瞄准痛点难点持续发力,以更加有力有效、可感可及的举措推动建设走深走实。
防止“内卷式”竞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应当深刻认识到,防止“内卷式”竞争绝非否定市场竞争,而是要坚决防止和整治那种破坏市场秩序、透支发展潜力的恶性竞争,其核心目标是引导经营主体在公平竞争原则下开展良性竞争,通过竞争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最终 ...
中华文化始终是香港的“根”和“魂”,是香港最深厚的精神底蕴。这份深厚底蕴,正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香江之畔绽放时代风采。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舞出北宋文豪苏东坡的诗词世界与人生境界;“博物馆系列:来自文物的声音”音乐会,以音乐演绎敦煌的壁画 ...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7月13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南校区举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座谈会。
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结构性成长,为推动全球治理的“后西方”化、整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要真正实现“后西方”的全球治理,还需要不断推进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制度创新能力以及参与方式转型,使其真正成为全球治理体系 ...
7月16日上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在发展中不断增添“绿”的成色。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后,美丽中国的前景越来越清晰可及。但也要看到,生态环境领域一些根源性、趋势性压力还有待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内生动力还不足,需要久久为功、 ...
开放中国源源不断赋能全球发展。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稳居货物贸易“世界第一”。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 ...
作者:洪银兴、卞元超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识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的多篇著作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新型生产关系作出重要论述。比如 ...
国际法治建设需要价值哲学支撑,国际法治进步离不开价值观引领。从宏观法治视角看,全人类共同价值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引领和推动当代人类法治文明和国际法治进步发挥重要作用。创新是21世纪国际法治进步的内在要求,全人类共同价值则为国际法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强大 ...
良好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优质土壤。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法治化建设成果十分突出,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党中央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主线,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精准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经营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释放。通过全 ...